運營商強推5G、攜號轉網內幕多3·15常客還會榜上有名?
為新冠疫情提供有力保障的運營商今年可能不會榜上有名,所以我們來說說吧。過去官媒常常去指責樹大根深的運營商,垃圾短信、騷擾電話、用戶隱私洩露頻繁上榜,攜號轉網算是真的動了運營商的蛋糕,只是大家都在一個盤子裡。5G一來,運營商藉機故技重施,店大欺客的事兒還是常有。
5G雙刃劍
工信部三令五申運營商不能強製或者誘導用戶使用5G套餐,從去年2季度開始某運營商就開始在套餐基礎之上強加了5G流量包,否則取消4G套餐優惠活動。所以所謂提速降費是先提速再談降費的事情,取消原有的優惠活動本質上就是強推新業務。
拿著4G手機使用5G業務本身就違背常理,2020年為數不多的5G手機均價格高昂,所以在過去一年是5G和4G共用基站的過渡時期,期間爆發的4G降速的事情為數不少。三大運營商在強推5G這件事上已經達成共識,所以用戶無論怎樣攜號轉網也難抵禦大勢所趨。5G固然真香,消費者應該保留使用舊套餐的權利。
另外近期NSA(非獨立組網)5G用戶被拋棄的傳言引發行業熱議,從非獨立組網到5G獨立組網的過渡就出現了“失聯”問題,4G用戶的狀態可想而知。運營商當然不會公然阻止手機入網,但是信號質量無法保障是肯定的。運營商提供的初步方案仍然是更換SIM卡,其實在運營商完全可以將基站和信號服務能力虛擬化,信號、資費以及5G普及進程的不公開透明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攜號轉網是內捲的典型案例
運營商也要吃飯,在服務能力無法短期改善的時候,運營商的內部管理也是簡單粗暴的。攜號轉網本意是倒逼運營商提升服務質量,但是運營商對此作出的首要決策是設定“轉入與轉出業務考核指標”,運營商基層員工不得不自掏腰包買友商的賬號轉入自己公司,服務用戶變成了看管和交易用戶,三大運營商何嘗不是內捲的典範。
爆料顯示,地方運營商用獎品吸引用戶的現象屢見不鮮,更有甚者直接找代理商買友商用戶,明碼標價挖一個用戶200元。攜號轉網本身是一項基礎服務,不能用攜號轉網為噱頭來挖牆腳,但是在互聯網平台上一攜號轉網為目的的營銷策略花樣百出,被315點名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高額的攜號轉網“分手費”也頻繁登陸熱搜,合約制一直是運營商套路用戶的首選,活動期間內不能攜號轉網”“轉網後無法正常接收短信”等各種說辭仍然會出現在營業廳業務員口中,監管政策往往在基層業務運營中成為強弩之末,所以用戶往往都是懷有戒備心去辦業務的。
2020年上半年全國電信管理機構共計約談、通報、責令整改和行政處罰“攜號轉網”服務不規範電信企業198次。服務質量可見一斑。
用戶苦套餐久矣
套餐裡的不知名增值業務就一直沒有肅清過,套餐的複雜程度堪比試卷。5G套餐的高昂資費只能靠工信部發話才能降下來,最初移動最便宜的5G套餐為128元,裡麵包含了30GB流量500分鐘通話,提速和降費顯然不是同步進行的。
運營商成本問題經常被行業內反复探討,5G基站的建設和高耗電量最終都需要用戶買單,如果4G與5G要長期共存,在5G低功耗基站普及之前套餐不應該向5G過度傾斜。本質上還是不能去誘導和強推。
運營商簡化套餐設計,互聯網服務不能完全取代語音通話,目前的通話服務資費其實仍然居高不下,5G消息的推廣無論成敗與否,短信業務也有可能短暫復甦,當然也會帶來新的消費權益問題。
315預想:運營商對新業務的執著一定會導致行業競爭加劇,營銷套路、資費價格、販賣用戶、刷單拉新等問題頻出,地方運營大概率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