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你被“大數據”精準消費了嗎?
又到一年“3·15”,面對大數據時代的消費,在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少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憂。比如在某電商平台上搜索某款產品,而後你會在其他APP看到相關產品的廣告。有時和朋友閒聊到某款產品,刷信息流時就會被精準推送相關內容;甚至當你前往一個陌生城市,APP們還會為你推送各種當地的吃喝玩樂內容……
你是否被互聯網平台精準“算計”?又如何解決?
大數據“殺熟”背後 平台的精準“算計”
最近,大數據“殺熟”再次成為網民關注焦點,甚至因為這個問題上了熱搜,事件起因是一位複旦大學的教授帶領自己的團隊,經過800多次的測試,使用不同價格不同款式的手機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在使用打車軟件的時候,不同價格不同品牌的手機,打的網約車價格也是不一樣的。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又是大數據殺熟。
為什麼會有大數據殺熟呢?其實早些時間這個概念就被網友熱議,同樣的產品或者服務,在面對老用戶時反而比新用戶的價格要貴,商家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數據,用消費者的消費喜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消費者,以此來達到精準營銷。
據了解,初代的大數據殺熟,依靠的是算法的簡單判斷,比較典型的就是“熟客賣高價”。比如,新客通常會在不同平台比價,因此,平台對新客展示的是低價;如果是老顧客,那自然價格就會高一些。和“熟客賣高價”相類似的還有“新人插隊”。二代大數據殺熟中的“熟”,已經不是“熟客”,而是被平台充分掌握個人信息的“熟人”。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就向筆者反映,她和朋友要去外地旅遊,在某平台查詢當地酒店價格,結果發現平台給出的價格有近200多元的價格差,而她的朋友恰恰使用的是新款iPhone,而她自己是一部普通安卓手機。這是否是大數據殺熟?
專家認為,“大數據殺熟”說到底是依據大數據所形成的用戶畫像和消費習慣進行精準溢價,既可以“向惡”殺熟,也可以“向善”為用戶服務,選擇權在商家手上,也在法律法規和環境改善上。
如何躲“坑”?專家建議多平台參考比價,比如購買產品時在不同平台查詢價格;用不同品牌手機查詢價格;選入購物車觀察價格變化,幫助明辨是真降價還是真套路;對高頻使用的平台停用幾天,它會用更優惠價格“討好”你,這樣會避開大部分的“坑”。
APP為何做到“先知先覺”因為你被偷聽了!
剛和朋友聊起某款產品,APP就給你推送產品廣告;和朋友談論孩子教育,APP又推送上了培訓機構….讓人不得不懷疑,手機APP“偷聽”情況是否存在?
前段時間,央視就“APP能精準推薦廣告是否因為手機被監聽而致”進行了揭秘。根據專家做出的測試顯示:
假如發一個語音,當手鬆開了以後,這個錄音事實上還在繼續;甚至在手機處於鎖屏的情況下,錄音依然可以持續進行一段時間,但都會自行終止。只是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鎖屏下持續錄音的時長略有不同。也就是說,“監聽”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成本高、效率低、法律風險大,目前尚未發現真正意義上有哪款APP出現過這種把語音信息上傳之後的偷聽行為。
而之所以APP能精準推薦廣告,是因為它們對你的購買、瀏覽、搜索記錄以及是下載過的應用程序清單等信息進行了大數據分析,甚至還匯總你的好友信息和其他APP數據。
2021年剛進入第二個月份,工信部已通報了第2批存在問題的應用軟件名單,問題在於存在違規調用麥克風、通訊錄、相冊等權限侵害用戶權益行為。工信部公告還指出,本次檢測還涉及平台管理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其中,騰訊應用寶、小米應用商店、豌豆莢發現問題分別佔比22.3%,12.0%,10.3%。
在這些APP亂像中包括:APP濫用麥克風權限、APP讀寫相冊、APP索要用戶通訊權限、App 難以關閉廣告彈窗等,而這些權限都指向了同一個不可侵犯的領域——用戶隱私。
有專家表示,當用戶點開APP的1秒內,其特徵已經被分析並發給了廣告主,誰出價最高,那麼用戶手機上就會顯示誰的廣告,這就是競價交易。而APP廣告的精準投放與競價交易,是建立在過度索權、收集個人信息基礎上的。
因此,很多App 在沒有合理場景的情況下,依然頻繁索要用戶權限,目的不單是為用戶提供有意義的服務,而是瞄準了用戶隱私關聯的廣告收益。
去年6月份,蘋果透露,將把iOS14系統的“廣告標識符(IDFA)”分享功能由默認開啟的狀態變為默認關閉,這樣會致使APP不能直接收集用戶數據用於個性化廣告,而需要先徵求用戶允許,否則將會被移出蘋果應用商店。
在魅族18發布會上,魅族公佈了自己研發的一款APP——隱私風險自測,大小僅3.9MB,可供安卓用戶檢測自己手機的隱私防護性能。
用戶自身如何防範隱私被收集,首先要做的就是管好APP應用權限,麥克風、位置、相機、存儲、通訊錄等都是關乎個人數據隱私,需要謹慎授權。如果一款APP需要授權,你不確定就可以先拒絕,使用時如果遇到問題,APP自然會提醒你,需要時再打開。而遇到那種有著“不同意就不能安裝”或者索要根本不必要權限的APP,大家還是遠離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