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龐麥郎進精神病院說起那些年的網紅後來都怎樣了?
一個少年在他的青春年華中時常幻想,幻想他有一雙與眾不同的滑板鞋。在月光下,他穿著這雙滑板鞋,在地面滑出魔鬼般的步伐,不斷摩擦。很多人第一次認識龐麥郎,就是從這首《我的滑板鞋》開始的,這個小鎮青年也因此一夜爆紅。
龐麥郎經紀人
當時沒人想到,在經歷了七年的一路摩擦後,龐麥郎最終會跌跌撞撞地走向精神病院。
龐麥郎的七年“摩擦”生涯
在外界看來,一切並非毫無預兆。在2014年因《我的滑板鞋》而爆紅後,龐麥郎似乎已經表現出了外界所說的“神經質”的一面。在一次演出中,龐麥郎因為不滿華數的合同條款,加上自己當時被安排住在北京的地下室,他認為這與他的身份明顯不符。隨後龐麥郎選擇一走了之,公司因此將他告上法庭。
龐麥郎
毀約後的龐麥郎開始自己包裝自己,對外宣稱自己是90後,來自台灣,但一篇報導將他打入了冰冷的谷底。這篇文章將龐麥郎的真實年齡、村中住址,甚至生活習慣中抖落的頭屑一一扒出。龐麥郎徹底被輿論包圍,這一次他選擇逃出大眾視線,去了台灣。
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幾次選擇中,龐麥郎似乎絲毫沒有為自己的事業考慮,他像個任性的小孩,看起來有些“不正常”。如果龐麥郎在《我的滑板鞋》之後,服從公司的安排,他也許能名利雙收,精神病院的大門也不會向他敞開。
大眾未必高估了龐麥郎在音樂上的才華,但卻低估了他對音樂和“國際化”的偏執。在他眼中,自己成名仰賴的是國際化的包裝和前衛的創作。的確,龐麥郎為當時的音樂圈帶來了一種怪異的風格,在他的歌中,時常出現各種鄉土意象,在唱法上,他也毫無修飾,有著一口濃厚的鄉音。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近乎偏執地信奉“國際化”。直到媒體拆穿他,讓他成了一個誤闖繁華後驚慌失措的鄉下人。
龐麥郎
在筆者對龐麥郎這七年摩擦生活進行梳理時,常常會將他和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坷德聯想起來。事實上,龐麥郎並非唐吉坷德式的人物。唐吉坷德最終意識到自己是瘋癲的,而龐麥郎並不知道自己的病態。這是因為精神分裂症患者並沒有自知力,他們沒法感知到自己的病態。當然,目前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龐麥郎患有精神分裂症。
那些“消失”的網紅們
從《我的滑板鞋》爆紅到進精神病院,龐麥郎經歷過巔峰也跌落過谷底。在互聯網時代,網紅們幾乎呈方陣隊列一批又一批地湧來,也以這種隊列迅速淡出人們視線。
龐麥郎身上很重要的一個標籤是“網紅歌手”,2014年的網絡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但並不缺少網紅。幾乎與龐麥郎同時出名的大力哥趙金龍因一句“大力出奇蹟”而走紅,這話是他在錄口供時說。大力哥因“搞笑搶劫未遂”而被捕,“大力出奇蹟”這句話經過B站鬼畜視頻傳播爆紅網絡。
出獄後的大力哥簽約成了一名主播,但沒有了大力藥水,他似乎也沒有了表演天賦。觀眾不可能永遠滿足於一句“大力出奇蹟”,加上現在對主播的管控,現在在各大視頻平台,已經看不到大力哥的相關視頻。
大力哥
與大力哥不同,小馬雲回歸正常生活後仍然伴隨著爭論。幾年前,酷似馬雲的小男孩范小勤因為村民黃新龍拍攝的一張照片迅速走紅,進入了公眾視野,成為“小網紅”,可就在前不久有消息傳出:小馬雲被解雇了。外界在批評資本壓榨的同時,也為小馬雲的未來捏一把汗。
“大師在流浪,小丑在人間。”這是流浪大師沈巍走紅網絡後人們匆匆給出的評語。走紅後,大師也不能免俗,開直播、接受訪談、大變形象······“流浪大師”沈巍似乎一下子登上了“殿堂”。但大師直播帶貨招致網友指責後,他終於決定退網,不再留戀曾經的名與利。
“流浪大師”沈巍
說起網紅,它與直播行業的關係更為緊密。直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一大批網紅,但直播行業屬於新興行業,早期主播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有部分主播因為不當言論最終被封殺,陳一發兒、二驢、方丈等都是這樣的例子。
如今,網紅和明星的概念似乎越來越模糊。人氣火的網紅就是明星,網紅實際上就意味著流量,明星如果不擁抱網紅經濟,他們也可能保不住流量,網紅更是如此。對於網紅來說,如何留住流量,最好的路子也許是轉型。
網紅們也在嘗試轉型
網紅們能在網紅圈中佔有一席之地並不容易,不過他們很多人都想要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演藝圈在他們看來很不錯。
轉型最成功的可能要數張予曦。她是王思聰身邊的“流水網紅”,在被王思聰取關後,張予曦借助“王思聰前女友”的身份火了。她參加綜藝錄製、拍電影,忙得不亦樂乎,更是擔任了好幾部影視劇的女主。
轉型的馮提莫
曾是教師的馮提莫開啟直播生涯後不久,開始往歌手的身份轉變。她參加了多檔娛樂節目,甚至還走上了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可以說已經算是轉型成功了。
不過,對於大部分網紅來說,他們的轉型之路才剛剛開始。潘南奎在走紅後,開始參演網劇;段小薇參加《青春有你2》後獲得了更多人的關注,如今開始出演古裝劇;網紅楚淇出現在視頻中的造型是一副大叔形象,發量有些堪憂,不過在古裝劇中搖身一變,變成了古風美男,效果讓人瞠目結舌。
網紅楚淇出演古裝劇
從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到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的公眾人物,網紅們面對眾多的選擇和誘惑,他們中有的人慢慢淡出了公眾的視線,有的人選擇轉型。而對於龐麥郎來說,他自始至終似乎都在逃避著什麼,最終走進了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