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法院:醫美機構非法行醫現象屢禁不絕,處罰力度過輕
涉訴醫療美容機構絕大多數為民營機構,九成以上被判擔責。3月15日,北京朝陽法院通報醫療美容糾紛審判白皮書暨典型案例。澎湃新聞注意到,前述白皮書梳理了2016年至2020年期間的醫療美容糾紛民事案件審判情況,總結了涉訴醫療美容糾紛的特點、疑難問題,並提出對策建議。
澎湃新聞資深記者林平
與此同時,北京朝陽法院還向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出司法建議,呼籲推動修訂醫療美容相關規定,提高相關違規行為處罰上限,對嚴重違法的相關單位或個人實行終身禁醫制。
北京朝陽法院副院長郭莉蓉指出,近年來,隨著醫療美容市場規模的發展,以“醫美”“微整形”等方式的求美者不斷增多,醫療美容在為大眾改善自身形象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同時,行業亂象倍受社會關注。
數據顯示,近年來的醫療美容糾紛收案量呈微幅上漲態勢、案由以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和醫療服務合同糾紛為主。五年間,該院共受理醫療美容糾紛案件212件;共審結醫療美容糾紛案件195件,結收比約為92%。其中,以判決方式結案48件,其中法院判定醫療美容機構承擔民事責任44件,佔比為90.2%。
通報指出,涉訴醫療美容機構絕大多數為民營機構。過去五年間,涉訴醫療美容機構共77家,其中公立機構2家,民營機構75家,民營機構佔比約為97.4%。涉訴醫療美容機構中,被訴10次以上的4家;被訴2次以上不滿10次的28家;被訴1次的45家。從涉訴醫療美容機構的規模上看,以醫院和診所為主,約佔總數的71.2%。
此外,醫療美容機構過錯集中,法院判決擔責比例高。通報顯示,涉訴醫療美容機構過錯集中在未盡告知義務、診療行為操作不當、虛假宣傳等,其他違法行為也多有涉及。五年來判決醫療美容機構承擔民事責任占比為90.2%。其中80%以上的案件醫療美容機構需對美容就醫者的損害後果承擔同等以上的責任。
通報也指出,涉訴醫療美容糾紛案件調解撤訴率高,大部分已和解。五年間,此類案件調解撤訴率總計71.8%。調解撤訴案件中,95%以上的案件雙方實質形成了和解協議,且絕大多數以金錢賠付方式和解。
澎湃新聞注意到,虛假宣傳、非法行醫是涉訴美容機構的兩大突出問題。通報指出,部分醫療美容機構通過虛構醫療資質等級、主診醫師信息、救助計劃、知名人士醫美體驗等方式營銷、招攬客戶。涉訴77家醫療美容機構中,因違規發布廣告、虛假宣傳被行政處罰的有46家,佔涉訴醫療美容機構的59.7%。
與此同時,非法行醫屢禁不止。部分醫療美容機構及醫務人員因超範圍執業或資質欠缺等問題被處罰後,仍繼續此前違法行為的情形屢見不鮮。
通報指出,涉訴醫療美容機構中,因醫療美容診療活動超出登記的診療科目範圍被行政處罰的有24家(共被處罰48次),因任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被行政處罰的有37家,一年內因上述違法行為被行政處罰超過兩次的醫療美容機構有8家。
基於此,北京朝陽法院向國家衛健委發出司法建議書,建議適時修訂或推動修訂醫療美容相關規定,完善管理制度。
“當前部分醫療美容機構超範圍經營、有關人員非法行醫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原因在於現行法規對於相關違法違規行為處罰力度過輕,使得行為主體違法成本遠低於獲利可能。”法院建議盡快修訂完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推動修訂《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中的責罰條款,提高罰款上限;對嚴重違法違規的醫療美容機構要堅決吊銷取締;對嚴重違法的相關單位或個人實行終身禁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