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發現全球首個“恐龍孵蛋”形態及其胚胎化石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領導,聯合雲南大學、北京大學、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等國內外多家高校機構,共同在中國贛州南雄組地區發現了全球首個展現恐龍孵蛋形態的化石。該標本是在江西省贛州市火車站附近發掘的7000萬年前的岩石中發現的。它在包含胚胎殘骸的卵巢上保存了一個成年骨架,良好保存了恐龍父母正在孵蛋的部分形態以及完整的整窩蛋巢。
蛋巢內的24只恐龍蛋當中,至少有7只恐龍蛋保存有未孵化恐龍胚胎的完整骨骼形態。
那麼,科學家是怎麼判斷成年恐龍是在孵蛋,而不是單純地看守呢?
雞蛋的氧同位素分析證明了這一點,恐龍蛋的預計孵化溫度與母體體溫一致,約在30至38℃之間,表明它們像現代禽蛋一樣在高溫下孵化。
同樣,胚胎的晚期發育形態讓科學家排除掉了成年恐龍是在下蛋過程中死亡這一可能。這說明了竊蛋龍像現代鳥類一樣孵化他們的後代,而不是像鱷魚一樣僅僅看守他們。胚胎的高級生長階段及其估計的高孵化溫度,為育雛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論文作者之一,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Matthew Lamanna表示,“這類型的發現,或者說是化石行為,是恐龍中最最稀有的一種。
“儘管以前在其卵的巢中發現了一些成年的卵形卵母細胞,但在這些卵的內部從未發現過任何胚胎。
“在這個化石當中,胚胎已經即將孵化,這無疑告訴了我們恐龍父母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它的後代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他總結說:“這只恐龍是一個有愛心的父母,最終在培育幼仔的同時獻出了生命。”
對化石胚胎的分析表明,儘管它們都發育良好,但其中一些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階段,這表明如果不對它們進行掩埋和化石處理,它們的孵化時間可能會略有不同。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種特性(“異步孵化”)似乎在竊蛋龍和一些現代鳥類中是獨立進化的。
研究小組還在成年竊蛋龍的腹腔中發現了成卵形的卵石簇,他們判斷這是胃石或“胃結石”,用於幫助恐龍消化食物。
這是第一次發現已驗證的胃石保存在化石成卵形動物的體內,因此可能會導致人們對它們的飲食產生新的見解。
中國科學院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Xing Xu讚歎到:“想想僅僅在這單個化石中我們就能捕獲多少生物學信息,” 他補充說,“相信未來很多年裡我們還會繼續從這個樣本中獲取新的信息。”
參考資料:
論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