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一些研究領域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得到了巨大發展
日前,外媒The Verge刊文稱,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被用來抗擊新冠大流行,其中很大一部分則用於疫苗開發。其他領域的研究也在大流行期間得到了很大的推動–這些結果可能會在未來對公共衛生產生巨大影響。以下是這場受大流行病啟發的籌資競賽中的一些大贏家:
mRNA疫苗–輝瑞/BioNTechModerna疫苗的驚人成功為未來其他高度定制疫苗的開發奠定了基礎。疫苗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們基本上是一幅藍圖–它們使用一種基因密碼,告訴身體構建微小的分子目標。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會全力以赴地進行打靶練習、增強免疫力,這樣當真正的威脅–如冠狀病毒–出現時它就能迅速做出反應。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信使rna疫苗的基礎科學研究,但直到現在才取得真正重大突破。他們雖然獲得了資金,但仍然處於“生物技術死亡之谷”的陰影之下–這是研究發現和商業化之間的鴻溝。現在,它們已經在臨床試驗中證明了自己並被用於為數百萬人接種疫苗–突然之間,它們迎來了一個巨大的繁榮。隨著產量的增加,研究人員看到了治療艾滋病和鐮狀細胞性貧血等疾病的希望。
他們的成功對製藥公司(和股票市場)來說是一大勝利,與此同時對研究人員和較小的供應商來說也是如此。生產含有疫苗遺傳物質的納米顆粒的專業生物技術公司蓬勃發展,有些公司的產量甚至增加了50倍。這些授權、出色的臨床試驗結果以及對此類生產的投資可能意味著我們在未來會看到更多的mRNA疫苗。
快速分子檢測–在新冠大流行之前,少數幾家公司致力於流感、性傳播疾病和大量其他疾病的診斷檢測。這些快速、簡單的測試可以在病人樣本中尋找病毒的遺傳物質,而不需要緩慢地進入實驗室。
當這些公司開始看到這種新病毒的報導時,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改變方向了。他們的測試可以檢測病毒–為什麼不訓練他們去檢測這種病毒呢?突然之間,它們從一種學術實踐變成了向它們的技術投入數億美元的投資者。這些快速測試可以使未來診斷疾病變得更容易。
Long COVID –這一種跟其他的有點不同,但它也是大流行期間出現的一個值得注意的新研究領域。幾週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宣布,將投入11.5億美元用於研究Long COVID。一些感染病毒的人會出現持續數月的症狀,研究人員仍不知道原因。
這項為期四年的計劃將有助於推動研究以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誰會受到影響、長期影響是什麼以及其他問題。這對長期患有COVID – 19和其他疾病、恢復時間較長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無論他們是否是病毒感染的。這些症狀往往被忽視,但正如Julia Belluz在Vox上指出的那樣,它們肯定不是新冠肺炎獨有的。
所有這些資金將使科學家們得以開始應對一種新的、正在出現的威脅。數百萬美元–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數十億美元將使得新技術得以證明自己。這些投資有可能改變人們對已伴隨其多年的老疾病以及新出現的威脅的看法。
現在的問題是,在這場特殊的大流行過後,大家將如何把緊迫感和資金更廣泛地投入到醫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