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年輕人如何走上網絡借貸路:以貸養貸三年負債達24萬
小楊是一位1995年出生的女孩子,在網貸平台上借款已經持續了三年,目前負債24萬。小楊走上借貸的背後是,日益頻繁、觸手可及的網絡貸款廣告及電話推銷依舊鋪天蓋地,一些金融知識薄弱、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青少年容易被網貸平台誘導滋生無節制超前消費觀念,年年輕輕就背負了沉重的債務。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貸款行業目前的亂象主要有常將宣傳重點瞄準年輕人人群,並以“萬元日利率”等概念宣傳吸引借款;貸款門檻低,無論是誰、只要成年,只要有手機號、身份證就能貸一筆錢,填寫的信息非常隨意也可申請貸款。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年輕人網絡借貸問題得到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的關注。
以貸養貸
她清楚記得第一次接觸網貸是在大四畢業後,從抖音App上看了廣告,由此點開了人生中第一筆網貸,很快就下款了。
“當時不懂什麼利息,只覺得我跟你借6000,一下就能藉到,而且每個月只用還600,完全沒壓力,當時還安慰自己,我能還清這筆網貸的,網貸的額度倒是越來越高了,隨便填下資料,就能藉到八千、一萬的。”小楊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道。
後來有一次小楊急需一筆借款,偶爾看了“有錢花”的廣告,上面寫著“最低年化利率7.2%、1萬元借一天利息僅2元”,她被這句話吸引了,想著算下來借十萬塊一天利息也就20元,一個月下來也才600多利息。於是她馬上下載了“有錢花”的App查看額度,在綁定了手機和身份證信息之後當即獲得了一張300元新客專享的利息優惠券,並提醒“請完善您的個人信息”,填寫“職業收入”,頁面默認的“職業類型”是企業職員,“稅後月收入”是1萬-2萬,小楊沒有改動頁面進行了測額,跳轉頁面顯示“額度是20萬,日利率0.037%,資質超過了99%的人”,而後需要提交身份證照片、緊急聯繫人信息和刷臉認證就可以提交信息了。
“這借錢也太容易了,隨便填一點信息就能藉到錢”,雖然利率並不如想像的低,小楊很快又在“有錢花”上下了一筆貸款,借了1萬元,日利率0.037%,按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借滿6期還總利息285元。
一開始,她覺得每個月的還款好像就差那麼一點,就可以還掉了。但就是因為這麼一點,不想跟親人朋友開口,只好申請下一筆網貸。既然總要藉的,只借那麼一點點額度,好像又沒什麼意思,就這樣越來越沒規劃,開始了走上了以貸養貸的道路……
更悲催的是,小楊這個月“瞎點”平台的時候,不小心點到了高炮平台,被強制下款。“我把App刪了後,莫名各收到了三個陌生人的轉賬1500元,還以為自己運氣這麼好白賺了4500元;結果還款日到了,接到了境外電話的催收短信,人都嚇傻了。因為我刪了App,也不知道怎麼還款,甚至還加到了騙子客服的QQ。最後終於加上了真的客服,重下了App準備還款,看到還款金額我又傻了,五天時間,1500元的到賬,還款3000元。但是出於怕被曝通訊錄和上徵信的恐懼,我還是老老實實還款了。還了款冷靜下來查各種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就是所謂的高炮平台。”小楊說。
有網貸借貸經歷的人都有一把辛酸淚。不僅是小楊,陳先生從玖富萬卡借了一筆款,其中除了年息之外,其它各種附加名目費用,他感覺自己也進入了被“坑”的行列中。陳先生貸款15000元,分成24期還款,每個月還款1074.98元,算下來總還款額是25799.24元,然後簽訂合同金額是23121元,在確認借款的時候頁面會彈出一個“服務套餐消費明細”,上面寫著“以下為包含玖富普惠網貸撮合服務及其他第三方專業機構服務的服務消費套餐,第三方專業機構服務非玖富普惠提供,會員客戶選擇並認可並自願採購支付以下三方服務消費,這幾項費用分別是擔保費用1124元、網貸信息技術服務費1319元,信息諮詢服務費697元”。
“乍看之下,最終還款確實比合同金額高2678.52元,利息不算高,但年化綜合資金成本高達30%以上,我借的也才15000而已,雜七雜八的就被扣了8121元,而且最終還要根據利息和期數來還款,這筆費用就高得嚇人了。”陳先生說道。
還有一些互聯網打車平台利用打車的流量入口給用戶推送“借款渠道”的界面,例如滴滴,在乘客打車支付錢後,一個稱“您已經獲得本週[借錢特權],綠色申請通道已開啟,本週僅一次”的界面。
陳先生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點擊“進入通道”後需要開通滴滴金融的賬戶,綁卡測額度,聲稱最低日利率0.02%。陳先生貸了兩萬,每天利息是0.098%,也就是一萬元每天9.8元的利息,年化高達35.28%,每月本息一起還,他感覺到後面比高利貸利息還高。
網絡借貸問題引關注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州中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提出了“互聯網金融企業應明確消費信貸的貸款利率、風險、還款期限及要求,避免虛假宣傳;加強消費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電商平台等跨平台合作,實現不同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打通信息鴻溝,確保個人貸款需要和收入相匹配或者是與整體負債水平相匹配”的建議。
據介紹,廣州互聯網法院2018年8月成立,截至2020年底,累積了兩年多的數據,已經受理了113223件涉互聯網糾紛審判、執行案件,其中被告為自然人的互聯網金融案件、網絡直播打賞案件等涉及網絡消費借貸的案件佔比將近一半。
陳海儀稱,我們通過海量數據分析發現,18-35歲的青年是互聯網金融案件裡面的“主角”,佔比超6成。這其中雖然18至25歲佔比4.32%,但是直播打賞案件當事人18歲以下佔比94.73%。“我們發現如果在未成年階段已經有直播打賞等不良互聯網消費觀念的話,成年後很容易陷入消費借貸的問題。我們接觸了很多18-25大學生校園網貸的案件,他們很多是為了購買網游遊戲裝備,還有直播打賞,給明星打榜集資、包場、送應援禮物,所以我們認為未成年人直播打賞和網貸是有關聯性的。那麼18-25歲的年輕人習慣了互聯網借貸後,到了25-35歲創業期,就更容易以貸還貸、進入過度借貸了,所以我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非常的嚴重的。而且,18-25歲在互聯網金融案件中佔比不斷上揚,25-35歲佔比上揚的趨勢更厲害,這種趨勢是相當令人擔憂的。”陳海儀稱。
對於青少年消費借貸問題的嚴重性,陳海儀認為其背後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網絡平台過度包裝,一些機構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各種消費場景中嵌入金融產品廣告,過度宣揚借貸消費、超前消費享受等觀念。容易誘導金融知識薄弱、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青少年滋生無節制消費觀念。此外,目前互聯網金融各平台之間缺乏綜合管控,有些年輕人從這個平台上借貸了以後,即使欠了錢,在另一個平台也很容易借到錢,一旦出現逾期,極易陷入“以貸養貸”惡性循環。以廣州互聯網法院案件為例,九成以上的涉網貸被執行人除了進入法院執行的債務外還有其餘債務未能清償。
陳海儀認為要完善徵信體系,防範多頭借貸風險。加強消費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電商平台等的跨平台合作,實現不同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打通信息鴻溝,確保個人貸款需要和收入相匹配,或者是與整體負債水平相匹配。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也呼籲加大網絡貸款監管整治力度。
李君在建議中談到,隨著小額借貸轉到線上、網貸平台的產生,越來越多的人在知情或是不知情的情況下就享受到了網絡借貸服務。多數網貸平台無需任何抵押就能簡便地通過申請,無論是誰、無論年齡,只要有手機號、身份證就能貸一筆錢。很多人經不起誘惑,借款來衝動消費、超前消費,結果一步錯步步錯,最終因無力逾期或是無力償還,被迫以貸還貸、借貸肉償,更嚴重的甚至導致了種種悲劇的發生。
針對此,李君建議,健全網絡貸款法律法規,強化監管力度。相關部門應加大對不良網絡借貸的監管力度,要求任何網絡貸款機構不得向在校學生髮放貸款。中央金融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廣告管理部門要一同製定相關法律法規,履行監管責任,強化監管力度。
與此同時,李君建議要求提高貸款申請門檻,用大數據平台分析借貸人的消費狀況,對以債為生、無消費能力和還款能力的人不能發放貸款。對逾期後“罰息及違約金”,也需要透明合理計算,對“按天算息滾雪球”的高利率方式要加強整治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