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護照”能加速全球復甦嗎?
近日,“疫苗護照”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熱詞。歐盟、以色列、新加坡、韓國、泰國等多國日前紛紛考慮推出“疫苗護照”。中國也將推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多國頻頻發出推行“疫苗護照”的信號,為全球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領域的複蘇進程投下一縷早春陽光,隨之而來的爭議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疫苗護照”能為全球經貿復甦發揮哪些作用?本報與三位專家深度對話,為您解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蘇曉暉
推行“疫苗護照”為何被多國頻頻提起?
1月21日,冰島成為第一個提供新冠疫苗證明的歐洲國家。目前,波蘭、瑞典、丹麥、以色列、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斯洛伐克、愛沙尼亞、塞浦路斯等國紛紛表示支持“疫苗護照”的推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支持建立供歐盟通用的疫苗證書,以方便成員國公民在歐盟內流動。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疫苗護照”是一份證明持有者接種過新冠疫苗的文件,最終將以“電子證明”的形式在手機上呈現。國際旅行者可以憑“疫苗護照”免去隔離或新冠檢測,在部分國家也可以憑此去餐廳就餐、參加大型聚集活動等。
崔洪建:歐盟提出“疫苗護照”,優先考慮解決的是歐盟內部成員國間的人員流動問題。歐盟此舉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成員國間的開放,申根區人員流動不受疫情的過度影響。至於歐盟對其他國家的人員往來開放,目前的防疫形勢和客觀條件尚不成熟。
在對外合作方面,歐盟與美國間的疫苗互認可能會被優先考慮,因為歐美的疫苗接種策略和接種速度是相對協調的。歐盟與中國在疫苗接種策略上差異性較大,但中歐間有良好的溝通基礎,此前在產業供應鏈方面,中歐有綠色快捷通道,向貨物和特定人員開放。中歐在人員流動方面有望開展進一步協調。
王義桅:就歐盟來看,成員國旅遊業較發達。旅遊業佔國民經濟比重較大的國家,如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對推行“疫苗護照”的倡議都相對支持。他們希望人員往來更加順暢,以推動本國旅遊產業發展。但歐盟內部不同成員國對推行“疫苗護照”的態度存在差異,包括法國和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擔心為接種過疫苗的人放寬旅行限制,對其他仍在等待接種疫苗的人構成歧視。這表明,歐盟內部在“疫苗護照”方面存在分歧。
蘇曉暉:疫情給全球各國人員往來按下暫停鍵,也對全球貨物供應鏈、產業鏈帶來巨大衝擊。多國考慮推行“疫苗護照”,正是基於它們恢復經貿往來的迫切需要。目前,一些國家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新冠疫苗也在推廣中,對於這些國家而言,讓人員往來更加便利,成為下一階段可以考慮的行動。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提出將推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這表明,在疫情防控進入相對可控的階段後,全球各國在保證民眾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逐漸有序恢復人員往來、經貿往來是大勢所趨。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願意率先探索如何實現健康證明的國際互認,並提供一種可行的參考方案,與全球各國一起探討並實踐。但健康證明的國際互認需要多國交流磋商,一個國家的提議需要其他國家的響應和認可才能形成共識和合力,從而同舟共濟,構建健康安全有序的人員往來新秩序。
“疫苗護照”推行面臨哪些阻力和風險?
儘管多國表示正在推進“疫苗護照”工作,但爭議與疑慮的聲音始終存在。法國歐洲事務部長克萊芒·博納稱,法國現在還無法為所有人提供疫苗,現在就推行“疫苗護照”是不公平的。歐盟正面臨著疫苗緊缺的困境,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疫苗接種計劃更是困難重重。
世衛組織日前表示,暫不支持新冠“疫苗護照”的做法。世衛組織應急委員會解釋稱:“就新冠疫苗在減少病毒傳播方面的有效性而言,仍然有太多未知數。就算接種完新冠疫苗,仍然應該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崔洪建:國際社會對“疫苗護照”的擔憂和爭論,暴露了“疫苗護照”背後隱藏的疫苗分配問題。新冠疫苗的全球分配再次體現出國際社會因貧富差距、國家綜合實力不同而產生的不平等現象。在經濟能力、科研能力方面欠發達的國家處於疫苗分配、接種的窪地,亟待國際社會的援助。但發達國家在疫苗供應和接種方面採取本國優先的策略。疫苗分配的不平等,導致“疫苗護照”難以在疫苗接種水平差異較大的國家間推行。各國疫苗策略的差異,也使得疫苗互認的協調更加困難。
此外,在新冠疫苗推廣領域,不同國家生產的疫苗呈現出競爭態勢,影響各國對不同疫苗的安全認證。因此,在疫苗安全互認方面,多邊合作能夠節約成本,提高認證標準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這或許是推行“疫苗護照”相對高效的可行方式。
王義桅: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政治地方化、國別化、民族主義帶來的矛盾在全球範圍內始終存在。經濟全球化部分重啟也涉及這個問題:一部分人享受自由流動的好處,可能造成對其他人的歧視。“疫苗護照”的推行可能影響疫情后國際秩序,加大國際社會強者和弱者、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以及各國內部的不平等。如何處理“疫苗護照”涉及的法律規則制定、監管、倫理道德等問題,目前並沒有太多可供參考的經驗。健康碼國際互認,也涉及人臉識別、網絡監管、數據安全等技術性問題。因此,“疫苗護照”推行背後,是經濟層面、政治層面、倫理層面、技術層面的多重博弈。
蘇曉暉:目前,推行“疫苗護照”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一方面,如何評判疫苗接種的有效性,很多國家尚未形成明確的標準和方案。另一方面,不同國家之間疫苗安全標準的互認,尚需溝通協商。此外,不同國家管理的差異,可能帶來防疫漏洞和風險,加大防疫壓力。儘管一些國家已經提出推行“疫苗護照”,但細節有待落實,離實施仍有一定距離。如何推行“疫苗護照”,不僅需要一些國家提出方案並分享經驗,也需要多國間溝通商議,共同探索推進。
“疫苗護照”對全球復甦意味著什麼?
英國《衛報》報導,“疫苗護照”推行下,民眾自由消費和流動可以快速推動經濟再次發展;同時,“疫苗護照”也可以鼓勵公民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持有“疫苗護照”的公民可以享受更高程度的行動自由,在這種自由的驅使下,將會有更多公民願意接種新冠疫苗。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祖拉布·波羅利卡什維利表示,“疫苗護照”可能對重啟旅遊業至關重要。
蘇曉暉: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疫苗護照”,對恢復全球人員往來、經貿交流以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順利運轉,都有積極推動作用。這也是各國疫情進入相對可控狀態後,全球在後疫情時代必然經歷的過程。中國推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是中國推動國際抗疫合作、促進全球從疫情中逐漸恢復的具體措施。
王義桅: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全球化造成深遠影響,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人與人接觸的經濟活動受到較大衝擊。如何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部分重啟經濟全球化,全球各國都在想辦法。後疫情時代,經濟恢復將是全球各國共同面對的重要任務。全球供應鏈的恢復、實體經濟的發展與人員貨物的自由流通密切相關。
崔洪建:目前,多國防疫進入可控階段,為了儘早恢復國際交流的正常狀態,減少疫情對本國經濟社會帶來的次生災害,推行“疫苗護照”是各國從疫情中恢復的必經步驟。推行“疫苗護照”的主要目的,是在防疫安全獲得認證的基礎上,促進國家間人員自由流動逐漸放開。
對於許多國家而言,恢復人員往來對於恢復社會交往常態、確保社會穩定、安撫民眾情緒等有幫助,也十分必要。儘管疫情讓線上辦公等網絡技術在經濟活動中廣泛運用,但線下面對面的交流仍然不可取代。從這個意義上說,“疫苗護照”是能夠確保盡快減少疫情對經濟活動影響的必要舉措。
長遠看,人類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後,有序放開的人員流動是經濟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疫苗護照”避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疫情影響被迫改造、轉移,盡快恢復有序流動,減少經濟成本,也是在保護經濟全球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