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巨頭不願被“羞辱” 蘋果造車重回iPhone代工模式
蘋果公司原本希望與現有汽車製造商合作造車,但是汽車廠商不願支持這個具有顛覆能力的新對手,讓他們為蘋果代工汽車就好比讓三星為蘋果生產iPhone。彭博社刊文稱,繞了一圈後,蘋果造車更有可能重回iPhone生產模式:交給純代工商。於是,富士康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成為了有力爭奪者。
以下是文章全文:
蘋果在推出新產品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自主設計,自主採購零部件,然後交給代工商組裝面向市場銷售。
眼下,蘋果正嘗試進軍汽車市場。在與一些知名汽車製造商的談判未能取得進展後,蘋果可能也會採用上述類似的策略:與不太知名的代工商合作造車。
在汽車生產上,蘋果有三個主要選項:與現有汽車製造商合作、建造自主製造設施、與富士康或者麥格納等代工商合作。
蘋果已經接觸了包括現代汽車在內的汽車製造商,但是談判進展的並不順利。按照蘋果的設想,該公司會為汽車開發自動駕駛系統、內外部設計以及車載技術,然後把最後的生產交給汽車製造商。這麼安排實際上就是要求現有汽車公司放棄他們的品牌,成為一家新對手的純代工商。
一位曾經同時在蘋果和特斯拉工作過的資深管理人員稱,這麼做就好比蘋果讓智能機市場的死敵三星電子為其生產iPhone。該人士稱,蘋果想要挑戰行業對於汽車的傳統設想:座椅如何製造、車身外觀應該是什麼樣子。一家傳統汽車製造商不會願意幫助這個可能具有顛覆能力的對手。
的確,蘋果近幾個月與汽車行業主要參與者的談判似乎已經失敗。現代汽車集團及其子公司起亞汽車先是證實與蘋果討論了電動汽車開發,但隨後很快否認。去年,蘋果自動駕駛汽車團隊與法拉利公司的代表會面。目前尚不清楚雙方討論的內容,但知情人士稱,談判並未繼續向前推進。
今年2月,日產汽車錶示並未就蘋果展開汽車合作談判。大眾汽車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則說,他並“不害怕”蘋果進軍汽車行業。寶馬CFO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近期則表示不懼蘋果汽車的威脅,他“睡得很安穩”。
代工模式提高蘋果利潤率
在電腦、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生產上,蘋果依靠的是富士康、和碩、緯創、立訊精密等代工商。因此,蘋果不需要建造自主工廠,也就不用在建廠、工人工資以及培訓方面耗費數十億美元,不用承擔新的負債以及與地方政府達成複雜的協議。
一般來說,工廠是一項低利潤率業務。蘋果把它留給了合作夥伴,自己專注於產品設計和開發。蘋果的利潤率遠超富士康、和碩等供應商以及大部分汽車製造商。
蘋果的利潤率遠高於代工商和多數汽車廠商
作為目前為止最成功的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公司在運營自主工廠上虧損了數十億美元,近期才實現經常性盈利。去年,特斯拉的利潤接近7億美元,而蘋果同期利潤超過600億美元。
高盛分析師在近期寫給投資者的報告中稱,和蘋果當前採用的代工模式相比,汽車行業的利潤率更低。分析師指出,雖然法拉利等豪華車品牌的利潤更高,但這些只是“邊緣案例”,可能很難復制出更多這樣的公司。
富士康,熟悉的代工模式
諮詢公司CarLab總裁埃里克·諾博爾(Eric Noble)認為,蘋果更有可能與一家代工商合作,因為這是他們習慣使用的商業模式。他表示,蘋果與現有汽車製造商的合作將會陷入權力鬥爭,因為雙方都習慣了牢牢控制他們的供應鏈。
業內人士稱,這就是為何富士康和麥格納成為蘋果汽車業務主要競爭者的原因。
富士康已經是蘋果的長期iPhone代工商,現在也在進軍汽車業務。去年10月,富士康推出了一款電動汽車底盤和一個軟件平台,旨在幫助電動汽車製造商更快地向市場交付車型。上月,富士康又宣布與電動汽車製造商菲斯克達成協議,為後者每年組裝逾25萬輛電動汽車。
一位參與製造業務的蘋果員工稱,富士康已經習慣了讓蘋果工程師告訴他們該做什麼。富士康工廠裡到處都是蘋果設計的設備。
麥格納造車經驗更豐富
麥格納與蘋果也有一定淵源。當蘋果在5年前首次嘗試踏上造車這條路時,雙方討論了汽車生產事宜。而且,麥格納在汽車生產方面的經驗要豐富得多。它已經為寶馬、戴姆勒以及捷豹路虎等公司生產豪華車型。
在一家知名自動駕駛汽車公司CEO看來,有麥格納這樣的選擇,蘋果還與現有汽車製造商談判真是令人感到驚訝。
諾博爾認為,麥格納是最合理的選擇。他此前與麥格納合作過一些項目,認為麥格納對於他們所做的業務“超級擅長”。
就蘋果自身而言,該公司在設計汽車時心裡也沒忘記生產。蘋果近期發布了一份招聘公告,為其特殊項目小組(也就是負責汽車開發的團隊)尋找一位“實踐經驗豐富的製造工程師”。求職者將會負責發展一支聚焦製造策略和供應鏈的工程師團隊,還需要在處理鋁、鋼、複合材料等汽車關鍵材料方面擁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