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老撾石缸平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鐵器時代前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老撾的石缸平原(Plain of Jars)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巨型石缸,是東南亞最引人入勝的考古遺址之一。現在,一項新研究揭開了這些石缸的歷史,而它們在那裡的時間比以前考古學家認為的要早得多。
石缸平原橫跨查爾平原,由100多處遺址組成,包含上千個石缸。石缸本身是由花崗岩雕成的,高1至3米,重達20噸。幾十年來,人們對它們的用途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它們可能是用來儲水或釀酒的,而人類遺骸的存在則意味著它們是用來舉行葬禮或火葬儀式的。
幾年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一個考古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系列新的石缸遺址,現在同一團隊的成員又有了新的發現:這些遺蹟的歷史可能早於鐵器時代。
在2020年年初進行的挖掘中,該團隊從兩個遺址的石缸下面採集了沉積物樣本。然後他們使用光學刺激發光(OSL)對這些樣本進行分析,這種技術可以確定穀物暴露在陽光下多久了。
此前,考古學家普遍認為這些石缸的年代可追溯到鐵器時代,即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之間。但研究小組的分析發現,它們被放置在那裡的時間被此前認為的早長得多–從公元前1240年到公元前660年不等。
“有了這些新數據和從其他墓葬背景中獲得的骨骼材料和木炭的放射性碳日期,我們現在知道這些遺址從最初放置石缸的時期到歷史時期一直保持著持久的儀式意義,”該研究的共同首席研究員Louise Shewan博士說。
研究小組還使用了一種叫做碎屑鋯石U-Pb測年的方法來確定這些石缸最初的來源。他們從1號遺址的石缸中提取了砂岩樣本,並將它們與附近的砂岩露頭和據信是8公里外的採石場中的一個半成品石缸的樣本進行了比較。這些鋯石的年齡似乎差不多,表明該露頭地塊很可能是用於製作石缸的石頭的來源。
“然而,這些石缸是如何從採石場轉移到現場的,仍然是一個謎,”這項研究的共同首席研究員Dougald O’Reilly說。
科學家們計劃繼續研究這些石缸,他們計劃從其他地點採集樣本。
這項研究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