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天問一號發號施令是怎樣的體驗?專訪90後北京總調度鮑碩
給遠在4.3億公里外即將著陸火星的“天問一號”發號施令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段路有多遠?即使以光的速度旅行,都需要12分鐘。日前,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程師、“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北京總調度鮑碩。28歲的她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40年來的第一位女性總調度,經歷過“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天問一號”探測任務。
鮑碩央視軍事微信公號圖
給“天問一號”發號施令,鮑碩覺得更緊張,也會更加細緻。由於地火距離大,通信時延最長可達20分鐘左右。鮑碩所在的團隊要提前考慮“天問一號”未來的狀態,預想執行指令的時刻,提前計算光行時。指令發送後,航天器執行相應動作。對於執行情況,在經過一個光行時後由地面判處它的相應狀態。
“天問一號”進入火星停泊軌道後要運行約3個月,為計劃於5月至6月擇機實施的火星著陸做好準備。“我們要進行20多次拍照。”鮑碩介紹,拍回來的圖片要進行再處理,爭取恢復出火星表面的地形情況,這有利於對後續著陸進行分析。
3月4日,國家航天局發布的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圖為全色圖像,畫面為火星北極區域。國家航天局圖
“各號注意,我是北京。”以“北京”為代號,聲傳“天地”、號令“八方”。鮑碩說,調度指令千萬條,總覺得自己學得不夠多。回想起第一次坐上調度台,還緊張到失聲。
經歷了這麼多國家重大航天工程,她說最難忘的還是深空中鮮豔的五星紅旗。每當看到五星紅旗閃耀在太空,就會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可以為這份事業盡一份力。
今年2月,鮑碩以“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是位90後”登上微博熱搜。面對自己走紅網絡,鮑碩“挺驚訝”,只覺得在做本職工作。但看見網友為她加油鼓勁,也更有動力了。
鮑碩認為,航天人不分80後90後,“我們幹的都是一樣的事業,都在為了這一個任務努力,想多為這個任務盡一份力,所以我感覺這沒有年齡層次或代溝。”
偷偷練習直到瞬間“變聲”,進入大廳很嚴肅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是我國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的指揮調度、分析計算、飛行控制、數據處理和信息交換中心。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央視軍事微信公號圖
而調度工作就像系統間的紐帶,除了公眾常聽到的調度指令“各號注意,我是北京”外,調度還要聯繫各系統、各崗位進行組織指揮、計劃協調以及進度管理。
2019年3月,在進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一年多後,鮑碩第一次走上調度崗位,負責“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巡視探測的調度工作。
她記得第一次坐上調度台時,大廳裡非常安靜,工作人員都在等待她下達口令。然而就在打開麥克風的那一刻,她“有點說不出話來”,“以為能夠在心裡把一些事情都想好,但打開麥克風的時候還是很緊張。”
剛到調度崗位,鮑碩就遇到了挑戰。她略帶娃娃音的調度指令一下達,自己就“感覺到不太對勁”,同事們對她聲音的響應也“有些遲疑”。
鮑碩央視軍事微信公號圖
走下調度台,她開始反思。“最開始到調度崗位時,還是在前輩身邊學習,不光學他每一句話是怎麼表述的,還有他的語音語調。”
找到問題所在後,在沒有聯調聯試的日子裡,鮑碩一下班就在宿舍偷偷練習,直到能在麥克風打開那一刻瞬間“變聲”,讓聲音聽起來更低沉渾厚、更符合任務狀態,讓同事們聽到調度指令時都能更專注執行動作。
“我進到廳里之後就會很嚴肅,因為工作要求你很嚴肅、很認真去對待每一個狀態,跟平常不能一樣,不會讓自己去聊天或者想其他事情。”
去年11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採樣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難關,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去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里處實施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順利執行規避機動。完成既定主任務後,軌道器飛往日地L1點進行環繞探測。
在這期間,鮑碩的調度日常就是值班——坐在調度台上處理系統間或是航天器的事務,“都是要全神貫注地觀察和處理。”由於“嫦娥四號”、“嫦娥五號”任務的飛行時間較短,關鍵控制密集,這就要求調度在很短時間內有高度集中的狀態。
給“天問一號”發號施令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0年7月23日,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托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國家航天局圖
相比“嫦娥四號”、“嫦娥五號”任務,給“天問一號”發號施令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鮑碩的回答是“更加緊張”,也會“更加細緻”。
月球探測距離地球30多萬公里,基本上發一條指令就能實時看到執行效果。“天問一號”剛起飛後,發一條指令也能實時響應。但如今伴隨著器地時延逐漸增大,發一條指令大約需要20分鐘才能看到相應的狀態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地面時更加嚴謹細緻,確保每一條指令發送都沒有問題。”
由於地火距離大,通信時延達最長可達20分鐘左右。為了保障任務順利,鮑碩所在的團隊需要提前考慮“天問一號”未來的狀態,預想執行指令的時刻,提前計算光行時,也就是指令到航天器上的傳輸時間差。
接著鮑碩要將指令提前發送到器上,讓航天器按照指令執行相應動作。“對於執行情況,我們地面會有預判,在經過一個光行時後去判處它相應的狀態。”
2月24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進入火星停泊軌道。探測器將在停泊軌道上運行約3個月,開始科學探測,為計劃於5月至6月擇機實施的火星著陸做好準備。
“我們要進行20多次拍照。”鮑碩介紹,拍回來的圖片要進行再處理,爭取恢復出火星表面的地形情況,“這樣就有利於我們對於後續著陸方面進行相應分析。”
鮑碩說,地面也會開展相關演練,“每一次控制都需要大家有很長時間去準備、去執行,再進行地面分析,就這樣連軸轉,一直到它著陸之前都是這樣的狀態。”
最難忘深空中的五星紅旗,航天人不分80後90後
經歷了“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天問一號”這些國家重大航天工程,哪一個任務最令鮑碩印象深刻?鮑碩說,最難忘的還是深空中鮮豔的五星紅旗,“那一刻真的太震撼了。”
去年10月,國家航天局發布“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展示一億公里外的五星紅旗。“當時看到深空中鮮豔的五星紅旗,還有嫦娥五號在月面國旗展開的時候,覺得我們國家真的是太厲害了。”
每當看到五星紅旗閃耀在太空時,鮑碩就會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幸運自己可以為這份事業盡一份力,這也是調度工作帶給她的樂趣。
小時候看到楊利偉遨游太空,她就對航天事業有了一份嚮往。最終走上調度崗位,“能用現在這種方式在地面守著航天器、航天員,特別榮幸。”
而那些聽她發號施令的航天器們就像她的“心頭肉”。私下里,鮑碩會給這些航天器取小名、畫漫畫,“嫦四我就叫它嫦小四,小五是它妹妹,就是剛剛完成任務的嫦娥五號。”
鮑碩漫畫,“比心”月亮上的“玉兔二號”
這些“心頭肉”的每一次下行遙測數據變化都會牽動鮑碩的心。“都會很緊張,就想看到它們每一刻的狀態,包括每一條指令的響應。”
今年2月,鮑碩以“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是位90後”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1.3億。今年微博之夜,鮑碩又獲得了“微博年度影響力事件”航天榜樣稱號。
對於自己走紅網絡,鮑碩“挺驚訝”,只覺得在做本職工作。但發現有這麼多人都在關注中國航天事業,看到網友為她加油鼓勁,她也更有動力了。
鮑碩認為,航天人不分80後90後,“我們幹的都是一樣的事業,都在為了這一個任務努力,想多為這個任務盡一份力,所以我感覺這沒有年齡層次或代溝。”
從剛開始進入調度崗位時的新鮮感,到如今對這份工作的敬畏感,鮑碩覺得身上“責任很重”。除了要掌握系統間流程、航天器狀態等專業知識,成為一名調度還意味著要有很強的責任心,“把每一件事情都落實,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
享受做甜點的鮑師傅,手機裡沒什麼娛樂軟件
今年春節期間,鮑碩和團隊也在守著“天問一號”。
除夕前夜,“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動,開啟環繞火星之旅。
天問一號進入環火軌道效果圖。國家航天局圖
由於“天問一號”進入了新的軌道,引力場不同,地麵團隊需要更加專注地觀察航天器在軌狀態,“所以我們整個春節都是在一個24小時值班的狀態。”
她的手機裡沒什麼娛樂軟件,鮑碩說把這些軟件都刪掉後覺得“也蠻清靜”,可以更專注地做事。專注,是她經常提到的詞,無論是用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
鮑碩的手機裡有不少甜品照片。工作之外的她愛做甜點,“嫦娥四號”任務100天以及其他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她總會做些甜點邀請同事們品嚐,同事們也因此稱她為“鮑師傅”。
鮑碩手機裡的甜品照片
“做甜點也是一種享受,很享受專注地投入進去。看到最原始的麵粉和雞蛋最後形成一個蛋糕,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聊起甜點,鮑碩愈加放鬆起來,聲音也變甜了,數起自己做過的甜點,最拿手的是乳酪蛋糕。
這些甜點有多受同事們歡迎?鮑碩說,基本上一扭頭就沒了。“最近大家還在說,什麼時候給他們再做一點,他們也希望我多休息休息。”
平時,鮑碩連家也很少回。她所在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北京西北五環,父母住在西南五環,“一來一回5個小時沒有了,但是5個小時可以乾好多好多事情。”
鮑碩說,自己的父母是北京最普通的市民,一個是退休工人,一個是出租車司機。他們不了解航天事業,但知道很重要,從不給她壓力。
“爸媽特別支持我的工作,他們平時都不找我,完全不找我。”偶爾想起來給家裡打個電話,鮑碩才發現家裡有事,很多這樣的時刻都讓她覺得有些心疼。
眼下,鮑碩希望,“天問一號”能“好好地、平穩地飛行”,每一項工作都能順利完成。等任務成功完成後,她想回家陪陪父母,也想挑戰更多任務,學習更多的航天器狀態和知識。
“你知道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知道得還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