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自然界中其它物種的傳染病和社會距離感
自然界中的動物直覺地在自己人生病時實行了社會疏遠。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的評論中,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理學院生物科學教授Dana Hawley和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布里斯托爾大學、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和康涅狄格大學的同事們研究了許多實踐社會疏遠的非人類物種,以及從它們阻止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方法中吸取的教訓。
Dana Hawley表示觀察非人類動物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關於一個社會必須做的事情,以使個人在生病時能夠以保護自己和整個社會。當我們感到不舒服時,呆在家裡並限制與他人的互動是一種直觀的行為反應,我們在自然界許多類型的動物中看到了這種反應。但人類經常壓制這種本能,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社區帶來巨大的潛在成本,因為人類有即使在生病時也要繼續工作或上課的壓力。
我們都有過這種感覺不適的經歷。你可能會感到昏昏欲睡,似乎沒有精力下床或與朋友出去玩。雖然你可能不知道,但你正在實踐一種社會疏遠的形式。當然,在非人類物種中也觀察到了這種情況。
吸血鬼蝙蝠只以其他動物的血液為食,與吃水果和昆蟲的蝙蝠親戚相比,它們具有高度的社會性,因此受到了很好的研究。由於血液沒有營養,而且在大多數日子裡很難找到,所以蝙蝠通過分享食物和梳理,或者舔舐和清潔對方的皮毛,形成了強大的社會紐帶。
為了更多地了解它們的”生病行為”,或者說它們的行為是如何對感染作出反應的,研究人員給蝙蝠注射了一小塊來自一種被稱為脂多醣的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膜。這種無害的物質會引發免疫反應和它們的病態行為,如活動減少和梳理減少,但實際上並沒有讓它們接觸到病原體。
研究人員認為,吸血鬼蝙蝠的被動社會疏遠是疾病行為的副產品,例如,生病的吸血鬼蝙蝠可能會更加昏昏欲睡,這樣它們就可以將能量轉移到代價高昂的免疫反應中。我們已經看到,這種昏昏欲睡的狀態會減少與其它蝙蝠的接觸,而且生病的吸血鬼蝙蝠彼此之間的梳理也會減少。
科學家發現,曼陀羅猴也會表現出梳理行為,以維持它們的社會聯繫,以及它們的衛生。然而,這些高度社會化的靈長類動物對其社會疏遠行為是有策略的。因為它們的美容行為對於保持它們在社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它們會避開具有傳染性的群體配偶,同時偶爾也會通過繼續為被感染的近親美容來增加它們的感染風險。
另一方面,許多類型的螞蟻都會實行一種主動的社會疏遠。在進化的過程中,一些螞蟻物種已經適應了當它們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就會放棄它們緊密結合的群體。在這些情況下,受感染的個體自我犧牲被視為一種公益行為,以保護蟻群的其他成員,並將使密切相關的蟻群在未來保持繁榮的基因。
但也有一些情況下,健康的動物會不顧一切地將患病成員排除在群體之外,或者完全避免與他們接觸。蜜蜂是另一類社會性昆蟲,它們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蜂巢和蜂后的更大利益而竭盡全力。因此,當在蜂巢內發現被感染的蜜蜂時,健康的蜜蜂別無選擇,只能將被感染的蜜蜂踢出蜂巢。
在其他物種中,健康的個體是離開群體以保護自己免受疾病侵害的,但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為了降低它們感染或傳播病毒的風險,健康的加勒比刺龍蝦在發現巢穴中有受感染的群體成員時,就會放棄巢穴。這不僅會導致群體和巢穴內失去保護,而且它們還將自己暴露在公海中的致命掠食者面前。但對它們來說,為了避免高度致命的病毒,這種風險是值得的。
隨著新冠疫情發展,人類將不得不繼續戴上口罩來保護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交距離。與自然界中的動物不同,人類已經開發出Zoom這樣的技術,在與他人保持物理距離的同時,建立起社會聯繫和橋樑,虛擬技術已經成為人類彌補社會距離成本的一種手段。
無論你是覓食蟻、加勒比刺龍蝦,還是人類,很明顯,社會疏遠是一種既有利於我們個人,又有利於將我們彼此聯繫起來的社區行為。因此,我們必須照顧好自己和他人,練習一種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明顯、更有必要的行為:積極的社會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