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煙霧中細小顆粒比其他來源的細小顆粒危害更大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14年的院數據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野火煙霧中的細小顆粒對人類呼吸道健康的危害可能比汽車尾氣等其他來源的顆粒物大幾倍。雖然之前在實驗室實驗中已經發現了這種區別,但新的研究在人群層面證實了這一點。
這項新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南加州,揭示了空氣中直徑達2.5微米微小顆粒的風險,這種微小顆粒尺寸大約是人類頭髮的二十分之一。這些顆粒稱為PM2.5,是野火煙霧的主要成分,可以穿透人體呼吸道,進入血液,損害重要器官。這項研究今天(2021年3月5日)出現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由來自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赫伯特-沃特海姆公共衛生和人類長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
據估計,由野火煙霧以外的其他來源造成的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就會使呼吸道醫院的入院人數增加1%。同樣的增加,當歸因於野火煙霧時,會導致呼吸道入院人數增加1.3%至10%。研究人員表示,空氣中PM2.5含量有一個每日閾值,該閾值被美國環境保護局(EPA)認為是可接受的,這個標準的問題在於,它沒有考慮到PM2.5的不同排放源。
截至目前,對於野火PM2.5為什麼比其他顆粒物污染源對人類的危害更大,還沒有達成共識。研究人員表示,在南加州,聖安娜季風推動了最嚴重的野火,並傾向於將野火煙霧吹向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氣候變化推遲了該地區雨季的開始時間,這使得野火季節更接近初冬聖安娜季風的高峰期。此外,隨著野地城市交界地區人口的增長,對於居住在內陸和下風向的人來說,野火和煙霧的點燃風險和影響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