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闡述英偉達放棄Max-Q移動顯卡命名方式的三大理由
在使用“Max-Q”命名僅兩代之後,英偉達還是在RTX 30系列移動GPU產品線上放棄了這種標註方式。簡而言之,對於筆記本電腦製造商來說,此舉或可避免其顯卡被吐槽為“殘血版”。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想要找到“Max-P”的“滿血版”移動GPU,相對也變得更難了。
不過在深入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後,NotebookCheck 的Allen Ngo,還是在近日解釋了英偉達放棄“Max-Q”的三大原因。
(1)首先,某些GeForce Max-Q GPU 的實際表現,已經反超非Max-Q 的版本。
據悉,當年英偉達推出Max-Q 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設定了一個允許降低TGP 功耗的目標,以便OEM 廠商能夠更輕鬆地設計出輕薄的遊戲筆記本電腦。
隨著時間的流逝,某些OEM 廠商已經找到了從Max-Q GPU 中榨取更多性能的方法,甚至可較非Max-Q 版本更快地運行。
以RAZER Blade Pro 17上搭載的RTX 2070 Max-Q為例,其圖形性能就較華碩ROG Strix G15機型搭載的RTX 2070領先了1~3% 。
(2)其次,在精簡了型號命名之後,普通消費者也能夠更輕鬆地作出購買決策。
當英偉達於2017 年宣布Max-Q 時,該公司也將自家的移動GPU 型號翻了一番(每一檔都涉及兩個版本)。
2020 年的時候,命名上的詞綴變得更加複雜,一些玩家開始抱怨RTX 2080 / 2080 Max-Q 和RTX 2080 Super / 2080 Super Max-Q 讓人眼花繚亂。
即使得益於老黃精湛的刀法,上述衍生版本的性能差距可能極其細微,但還是不可避免地讓消費者在選購時變得更加苦惱。
結果就是,某些零售商和OEM 廠商早就自覺地在規格表中省略了Max-Q 的字樣。
(3)最後,精簡命名有助於加快英偉達和OEM 廠商的生產速度、以及降低品控(QA)成本。
Max-Q 不僅與性能目標有關,在發布的時候,英偉達就需要向OEM 廠商講明Max-Q 認證流程的相關要求。
比如不得在ISO-7779測試條件下不突破風扇的噪聲閾值,且電壓和厚度也必須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才能通過。
最終出了常規的質檢流程之外,Max-Q 還讓筆記本電腦製造商徒增了這方面的測試開銷,不斷調教GPU 的頻率、TGP 功耗、風扇噪聲、以及機身設計。
顯然,英偉達方面也深刻意識了這方面的問題。通過剔除Max-Q 命名方式來簡化相關流程,從而賦予OEM 廠商更大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