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NEDC久矣中國人自己的續航測試標準何時到來?
冬天到了,又到了電動車車主維權的季節。最近,網上又曝出了“特斯拉冬季續航打折,女車主大喇叭維權”的新聞,簡單來說就是新車標稱468公里,實際只能跑200公里左右,虛標嚴重。
你說這事兒該特斯拉負責嗎?雖然特斯拉和那些冬天續航跳水的車企不是好東西,但NEDC也脫不了乾系,畢竟特斯拉宣稱的468公里續航,是基於NEDC工況下得出的結論,要怪也該怪NEDC這個標準拔高了我們的期待值。
NEDC也輝煌過
雖然大家苦NEDC久矣,但其實人家也是根正苗紅,它的全稱是“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新歐洲標準循環測試,也是我國國家標準中採用的測試方法,適用於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及燃油車的排放測試。並且在電動車領域也是剛上位沒多久,也算是“先進的續航測試標準”——在2019年之前,很多車企都在吹等速續航(一聽這名字就知道測試工況有多不靠譜)。而在同年3月,李想發微博懟等速續航之後,業內才開始放棄等速續航,重點提NEDC續航。
再加上沒有別的續航測試標准出來幹掉NEDC,加之這兩年新能源車越來越多,因此它逐漸成為主流的續航測試標準。
NEDC的問題還挺大
隨著新能源車用戶越來越多,大家也明顯感覺到NEDC不太靠譜,那麼它到底不靠譜在哪呢?我們知道電動車續航的三大殺器分別是低溫、高速和空調,而這三個工況在NEDC標準下基本相當於沒有。先看溫度,NEDC測試的溫度為20℃-30℃,這溫度多舒服,就是我在這環境下,工作效率那也是相當不錯的,別說電動車了。讓電動車續航驟降,電池癱瘓,啟動不能的低溫根本不存在於NEDC的測試過程中。
截圖自GBT 18386-2017
然後是高速,雖然NEDC也跑高速工況,但時間很短,看下面的工況圖能發現,80-120公里/時的高速工況僅佔整個測試的六分之一左右。
至於空調,別提了,在測試時也是關閉的,不僅如此,車上其他電器也都是關閉狀態。
截圖自GBT 18386-2017
另外還有一個熱知識,NEDC測試全程都是跑台架的,雖然前面有個鼓風機模擬風阻,也有模擬輪阻的設備,但也與實際情況相差較遠。其實我們吐槽NEDC測試,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教大家一招,光看這個我都能手繪出來的曲線,就知道不靠譜;比較靠譜的曲線一般彷彿患了帕金森綜合症,比較抖,比如下面的WLTP和EPA 。
上圖是WLTP 測試的曲線,它分為低速、中速、高速和超高速四個部分,並且還有道路實測,一般歐洲、美國和日本車喜歡用這個標準。EPA則是是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主導的測試,它分為市工況、高速工況、激烈駕駛工況和空調使用工況,還考慮了高低溫的影響,算是比上兩個更加嚴格的測試標準了。
因此我們能得到一個結論,NEDC續航>WLTP續航>EPA續航。下面找一個幸運地做個這三個測試的國際巨星——Model 3來給大家驗證驗證。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在NEDC、WLTP和EPA測試下的續航成績分別為590(2019年初的國產版,現在停售了)、544和523(升級後的,之前是499)公里。
中國人自己的續航標準——中國工況續航(CATC)
其實NEDC算是個舶來品,它的“E”表示的是European,也就是歐洲。事實證明,這套標准在現階段顯得有點水土不服;而WLTP雖然更加嚴謹,但其高速工況速度接近140公里/時,明顯與國內實際情況不符。與其生搬硬套國外標準,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我們中國人自己開發一套標準不就得了。
於是中國工況續航(CATC)來了,它提供了更符合中國情況的工況曲線,並且極有可能加入低溫和空調等測試。中國工況續航採集了我國各大城市的車輛數據,統計了不同城市車輛的怠速比例、平均速度、和速度分佈三個主要工況特徵。
接下來,中國工況續航參考WLTP的方式,將車輛運行區間分為低、中、高和超高四個階段,並結合上面的數據,得到了三個運行區間:低速中速和高速,並得出這三個速度區間的交通量,並與滴滴、高德等數據做對比,制定出符合中國交通環境的測試標準。
中國工況續航的測試時間與WLTP相同,為1800秒,按著上面各速度區間的佔比來分配時間:低速674秒,中速693秒,高速433秒,平均車速29公里/時,最大車速114公里/時,怠速比例22.1%,然後工況圖是這樣的:
截圖自國家標準《中國汽車行駛工況第1部分:輕型汽車》徵求意見稿
當然,這個測試也適用於油車,油耗虛標的車企也有好果子吃了。目前,中國工況續航已經發布了三篇徵求意見稿,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標準僅給出了工況曲線,對於我們關心的低溫、空調等測試並沒有明確規定,當然這也不是這個標準該討論的東西,後續應該會出一個類似GBT 18386的針對電動車的續航測試標準。值得期待的是,《中國汽車行駛工況第1部分:輕型汽車》徵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中也提到了電動車開空調影響續航的問題,也有報導稱,CATC將增加高低溫下開啟空調的實驗。
而近期工信部研討會上也表示會組織相關單位制定技術規範,加快推廣應用中國工況(CATC),明確低溫環境產品性能和技術要求。同時,《瞭望》發文稱:“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利用更接近實戰的國標,倒逼電動汽車生產廠家實事求是地亮出技術短板,明示冬天低溫可能給電池性能帶來的衰減,讓消費者不再有被忽悠的感覺,讓敢吹牛的廠家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同時,應當依托更科學的能耗檢測和公示制度,逐步建立起有利於公平競爭的市場流通秩序。”因此我們可以期待一下,一個適合中國路況的、考慮到低溫、空調問題的續航測試標準到來。根據規劃,這將在2025年左右實現。
車企該行動起來了!
一句話,車企應正視電動車低溫續航衰減問題,不扯皮不糊弄,多推出保障低溫用車的措施。雖然大家都明白高速、低溫和空調是電動車續航的三大殺手,但有業內人士提到,目前電動車消費者最關注的兩個問題分別是安全、續航,而冬季用車排在後面。再加上大多數電動車用戶集中在南方及中原地區,部分東北老鐵們的冬季用車的問題顯然不值得車企上心。
所幸,也有不少車企察覺了廣大北方車主的用車需求,比如威馬的柴油加熱系統,效果拔群(具體對比可參考電動邦趴趴趴大賽實測結果);甚至宏光MINI EV這種小車,也搭載了電池預加熱系統;還有的車加入方向盤加熱、熱泵空調等配置;加之國家逐漸重視這些隱疾,相信車企們也會盡快給出更明確更有效的答案。
邦點評
總地來看,想要電動車不虛標,需要國家、行業、廠商,乃至媒體和消費者共同努力,我們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電動車能向續航更精準、用車更方便、補能更快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