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找家店就能修iPhone 蘋果正在把這條路慢慢堵死
這週恰逢發放年終獎,差評君身邊的同事都有入iPhone12的打算。也不知道咋了,他們一個個都口嫌體正直的,嘴上說著沒高刷屏不買、電池小不買、十三香,背地裡早已經自己偷偷下單,上手了之後比誰都香。
iPhone 12 mini 小屏黨永遠的神!
然而兩個月前iPhone12冒出的“綠屏”新聞,在更新了幾個版本的系統之後,到現在也尚未修復。
這就讓不少入手了iPhone12 的朋友心裡很不舒服了,紛紛在考慮要不要買個Apple Care ,真忍不下去了,可以自行砸爛然後換一台。
對,沒錯,目前的解決辦法就是這麼暴力,而且不保證換過之後的屏幕沒有綠屏的問題。
可如果你要是打算去類似華強北的地方自己修的話,嘿嘿,在iPhone12 這一代產品,可能沒門兒了。
差評君下面說的這兩件和蘋果維修相關的事兒可以給到你一點參考。
事情是這樣的,油管上有個叫Hugh Jeffreys 的小哥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買回來兩台嶄新的iPhone12 ,做了拆機。
它嘗試著把他們倆的攝像頭模組調換了一下。。。
結果兩台手機在切換拍照模式之後,就突然沒法用了,出現了畫面凍結的奇怪現象。。。
然後小哥將兩台手機的主板互換,並重裝了一遍固件重新開機。
這個狀態下, iPhone12 會瘋狂報錯,甚至在開機設置階段,都沒辦法使用Face ID 錄臉。
屏幕和電池也會出現官方的報錯,表示這不是官方的屏幕。
而將零件換回去之後,一切又恢復如初。
按常理來說,兩台手機在沒有損壞且型號一樣的情況下,只是把對應的零件互換,是沒道理不能用的。
要知道,以往不少手機維修小店,都是靠這種方式來拆東牆補西牆。
莫不是蘋果在iPhone12 的零件上施了什麼牛掰的法術,想要徹底斷了人們自己修理的念頭?
還真有可能是這樣,根據Hugh Jeffreys 的這幾個測試,我們至少可以確認一點,這次iPhone 12 內部的零件,有著比以往更嚴苛的加密認證。
但凡是對不上號,或被認為是來路不明的零部件,都會在機器上產生“排異反應”,消費者如果想要逃過官方昂貴的維修費用,就有很大概率需要承擔手機成為“半磚”的風險。
這就是為啥在開頭,差評君的朋友們在猶豫要不要買Apple Care 了,官方的保險,並算不上划算。
可要是沒有買保險,直接去官方修理的話,壞的不巧,修理費再添點,怕不是可以買一台新手機了。
總之蘋果是兩邊都不虧,不管你修還是買新的,我都能賺到錢,誰讓你倒霉催的,手機還能用壞了?
實際上,蘋果這種打壓第三方維修的營銷策略也不是第一天了。
在18年的時候,挪威有一家名叫PCKompaniet的獨立手機維修店被蘋果起訴了,因為他們使用了被抹去蘋果徽標的“假冒偽劣”屏幕,對蘋果的形象造成了影響。
蘋果給這家公司寄信說,挪威海關扣押了PC Kompaniet 63塊iPhone6 6S的屏幕配件,他們必須向蘋果公司承認有不當的行為,並支付3566美元的罰款,以避免被起訴。
這家店的老闆Henrik Huseby 也確實是頭鐵,沒有支付這筆罰款,直接和蘋果對簿公堂。
其實這批屏幕配件,從源頭上來說是壞手機的拆機件,一般會經由華強北這樣的機構把上面的蘋果徽標抹掉,翻新之後供給第三方維修店使用。
Huseby 就是從國內收了這批貨,結果沒想到被挪威海關查了。
在一審的時候, Huseby的律師認為, PC Kompaniet的屏幕本身是翻新過的,從來都沒宣傳過時蘋果的官方零件,因此並不能算“假冒偽劣”。
而另一方面,屏幕上的徽標是在手機裡面的,在手機外觀上不會有任何變化,造成品牌影響這一點也是不成立的。
最後法官裁定,由於蘋果的徽標事實上沒有收到侵犯,所以Huseby 勝訴。
蘋果當然不會甘心,馬上提起了上訴。對於一家有著強大法律團隊的公司來說,小公司想要與之抗衡,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果不其然,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訴訟之後, Huseby 支撐不住,最終敗訴,法律判決他要賠償蘋果公司12000 美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嘗試著和大資本為敵,除非你背後也有與之相對應的資本體量,不然就是以卵擊石。
蘋果針對第三方維修店重拳出擊,對於用戶則採取懷柔政策。
從之前因為安全原因禁止更換Touch ID 傳感器,到更換非官方電池之後系統會有警告提示,蘋果明里暗裡不斷的對用戶強調要去官方維修的重要性。
儘管從道理上來說,手機送到官方店維修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但蘋果售後的服務,有時候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特別是在急等手機用的情況下。
另一個油管上的蘋果維修博主Louis Rossmann就碰到過這樣一件事兒,曾經他有一位客戶,因為MacBook Air充不進電,而跑到蘋果官方的Genius Bar ,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一通拆機檢查過後,他們認為是筆記本電池鏈接口的一個針腳老化了,他們需要把整個主板都換掉才能解決問題,這一共需要花費475 刀( 約3130 元人民幣)。。。
這個客戶覺得這價格太不合理了,於是帶著電腦找到了Louis Rossmann 。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拆機之後,他發現這台電腦的主板並沒有大問題,充不進電的原因是因為接口鬆動了,這和針腳老化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解決的方式就是簡單的接上就好了,要是還有充不進電的情況發生,換一塊新電池就行了。
換句話說,如果這位客戶同意蘋果官方提出的維修方案,她將為根本不存在的問題而破費475 刀。。。
而在小店維修,可能就意思意思收個1 、 2 刀的人工費。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案例,不能一概而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官方的維修還是相對來說要靠譜不少的。
但從這之中引發的一些問題,還是挺值得來討論的。
另外提一句, Louis這個老哥靠維修蘋果設備營生,對於蘋果官方打壓第三方維修者的行為,也一直在針鋒相對。
在他的油管頻道裡,還能找到出席了有關“維修權”立法的聽證會,在法官面前的一番慷慨陳詞,讓在場所有人都為他起立鼓掌。
甚至包括上面提到的挪威的案子,他也曾遠程出庭作證。▼
確實,作為消費產品的購買者,我們是否擁有維修它的權力?還是僅僅只有使用的權力?廠商們應不應該給予用戶們一定的維修空間?
在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之前,已經有不少人行動起來了。
這兩年Right to Repair ( 維修權)的概念在第三方維修組織的宣傳下,聲勢越來越大。
其中像iFixit 這樣的組織更是呼籲人們自己動手修理故障設備,以保障對私有物品的絕對擁有權。
在iFixit的官網上,你可以看到大部分主流數碼設備的拆解教程,並有可修復度的評估排名。
分數越低,越難修。▼
不過相對的,在維修的過程中,維修者也承擔著修壞的風險,萬一整差了,就只能買新的了。。。
而且iFixit 也不是慈善機構,他們會出售維修工具,提供維修教程,但並不保證最後的維修效果。
修不好被坑,和花錢被坑,總得要選一樣嘛。。。
其實上面說到的這些,本質上都是商業行為,維修權的存不存在,也都是為資本服務的。
從商業角度來說,蘋果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用戶在保修內手機千萬別壞,一出保手機就馬上死機。
這樣一來,不管是花高昂的價格去維修手機,還是買一台新手機,他們都是穩賺不賠的,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極盡所能打擊第三方維修店,寧願多打點官司逐個擊破,也不想把維修的價格平衡到消費者能接受的範圍。
自己的售後自己賺,不香麼?
消費者和資本之間的對抗一直存在,大資本和小資本之間的對抗也沒有停過,維修行業也是如此,寡頭想獨吞,手藝人們想要分一杯羹,殘酷的競爭從未停歇過。
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說不定過兩天,華強北的大神們就把iPhone12 的配件鎖給解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