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新電池宣傳“神反轉” 花式營銷難掩自主品牌頹勢
對於長達數日的動力電池技術爭議,廣汽集團(601238.SH)做出回應:此前透露的”續航1000公里”和”8分鐘充滿80%”並不是同一項技術,也並非搭載在同一款車型上。消息一出,廣汽集團A股及H股雙雙下跌,分別下跌了9.39%、5.1%。
據公告稱,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具備6C快充能力,結合600A高功率快充設備,能在8分鐘內充滿80%,整體電芯成本僅比現有常規動力電池高5%至8 %。另外,廣汽集團按計劃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矽負極電池的研發,NEDC續航最高達到1000公里。
新電池劇情”神”反轉
1月15日,廣汽埃安發布的一張宣傳海報顯示,其最新動力電池科技具有超級快充、超級續航、超級安全的優點。該科技宣稱採用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擁有史上最嚴苛的安全測試,新電池即將實現量產搭配。
對此,業內人士及學者紛紛表示質疑。有觀點認為,這款”石墨烯電池”並非新技術,只是工藝上有所突破,其正確的命名方式應為”摻雜石墨烯的矽基負極鋰電池”,本質仍是鋰電池(因為使用量最大的核心正極材料未發生變化)。
亦有觀點認為,公司的”1000公里高續航”與”8分鐘快充技術”均存在一定水分,而且受制於現實產業鏈的配套設施不健全難以短期鋪開。有網友直言,即使高續航是真的,但快充或無法實現,因為目前市面上沒有支持的充電樁。
1月17日,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針對輿論熱議回應稱,今年廣汽埃安的1000公里續航車是肯定要出來的,但是成本不會低。1月18日,廣汽集團又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回應,石墨烯電池整車目前已經走向實車量產測試,後續將會根據項目進展發布相關信息。
直至最近一次回應,廣汽集團才表示,所謂的”快速充”和”長續航”的特性,將分別體現在兩種電池上,並非是在一款電池上同時兼顧兩種特性,而此舉卻被業內質疑有蹭熱點炒作、虛假宣傳的嫌疑。
而當日收盤後,網上又曝出了廣汽埃安超級充電樁的消息。據介紹,該充電樁最大電流和電壓分別為600A、1000V,超出功率250kW的特斯拉V3超充樁兩倍有餘,滿足了該電池600kW的充電條件。至於該充電樁是否對外公開以及能否大規模鋪開,還有待官方進一步證實。
過度營銷屢”翻車”
據了解,此次推出新電池技術的廣汽埃安成立於2017年,原名為廣汽新能源。成立以來,廣汽新能源年復合增長率超300%,創造了銷量最快超10萬輛的行業記錄。2020年11月,其更名為”廣汽埃安”,埃安品牌正式獨立,定位於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
近年來,除了傳統自主品牌,已有外資、合資品牌、造車新勢力以及互聯網巨頭相繼加入高端電動市場,目前已有蔚來、理想、ARCFOX、嵐圖、智己等多個品牌,市場競爭之激烈不言而喻。
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曾提到,外部新一輪汽車品牌的競爭中,可能沒有糾錯的機會。”因為技術路線一旦選錯了,競爭對手就不會讓你翻身了。而且品牌沒有那麼容易樹立起來或者存活下去”。對於廣汽埃安來說,”要乾就一定要成為行業前三甲,甚至成為第一”。
事實上,在廣汽埃安發布新技術前,蔚來、上汽集團的智己汽車已相繼發布了可以續航1000公里的新電池技術,在去年,特斯拉同樣也發布了類似的新電池計劃。不過,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加上8分鐘快充,廣汽看似站到了動力電池方面的領先位置。
業內人士認為,企業搶占技術制高點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在面向廣大消費者的宣傳中,應該持有在技術研發中的謹慎和嚴謹態度,讓支持品牌的消費者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損失,對企業失去信任。
《投資者網》發現,廣汽集團曾多次在新能源汽車宣傳方面”翻車”。早在2019年,廣汽埃安便曾以”等速續航”作為賣點進行宣傳,此舉一度使得其被同行發文直接譴責。2020年底,廣汽傳祺GS4插電混動版車型因續航公里數造假問題被工信部約談。
去年年底,在比特幣暴漲之際,廣汽蔚來稱將是中國首家接受比特幣支付購車款的汽車企業,不過不久後,公司便公開道歉。在寧德時代811電池事件中,廣汽蔚來還給出瞭如因寧德時代811電池起火整車全賠的承諾博人眼球,不過最終仍以道歉告終。
自主品牌增長乏力
目前,廣汽集團旗下的整車企業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謳歌、廣汽豐田、廣汽菲克、廣汽三菱、廣汽蔚來等合資車企以及廣汽乘用車、廣汽埃安(原廣汽新能源)兩大自主車企。
2020年,廣汽集團全年整體銷量204.38萬輛,同比微降0.89%。其中,來自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這兩家日系車企總銷量佔比超80%,分別完成銷量80.58萬輛和76.5萬輛,銷量分別同比增長2.65%和12.17%。
相比之下,其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銷量則較為慘淡,在2019年大幅下降了28.14%後,2020年繼續下降7.95%至35.4萬輛,與2016年的37.2萬輛水平相當。據粗略統計,在同行競爭對手中,吉利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2016年的銷量為76.59萬輛,2020年為132.02萬輛,漲幅超過七成;長城汽車分別為107.45萬輛和111.16萬輛,也略有增長。
不可否認的是,合營企業的確為廣汽集團帶來了不菲的投資收益,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廣汽集團的營業利潤分別為116.45億元、56.82億元、49.59億元,投資收益分別為90.03億元、96.26億元、76.64億元,佔比分別為77.31%、169.41%、154.55%。
2020年上半年,公司來自合資企業的投資收益高達41.15億元,而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實際收入總額合計超900億元,為廣汽集團總營收的幾倍。而如果單看自主業務的盈利水平,近3年來,公司整車業務的毛利率持續下滑,去年上半年僅為1%左右。
《投資者網》梳理髮現,目前,除了廣汽集團,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北汽集團等頭部車企80%的銷量都來自合資公司,且合營公司也貢獻了絕大多數盈利,但實際上,因為需要分割利潤給外資品牌,其獲得實際利潤相當低。
此外,隨著外資股比限制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車企提高對旗下合資車企的持股比例,比如大眾集團、寶馬集團、戴勒姆三大德國車企巨頭均已有所行動,這也意味著車企靠著合資車企輸血的模式將逐漸遠去。
對於上述種種質疑,廣汽集團公關部人士對《投資者網》稱,廣汽集團受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旗下不同品牌車輛產銷數據的波動均為市場正常現象,目前公司也在加大自主品牌研發創新的力度,根據技術及市場的成熟度,公司將逐步開拓其在超級快充電池、超級電容器、車身輕量化、燃料電池等領域的應用,向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