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中國研究院(IBM CRL)已經全面關閉
網傳IBM中國研究院(IBM CRL)已經全面關閉。求證圈內權威人士,其表示消息大概率屬實。對於該傳聞,IBM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導回應稱,正在變革其在中國的研髮變局。“為了以最佳的方式支持中國客戶的人工智能和混合雲轉型之旅,幫助他們把握國家投資於新基建和數字經濟所帶來的歷史機遇,IBM正在變革我們在中國的研發佈局。”
同時,IBM方面稱,在中國的專家將專注於與中國客戶和合作夥伴協作創新,提供實用的共創解決方案。
利用IBM 中國開發實驗室、IBM 中國系統實驗室及其遍布全國的客戶創新中心和解決方案演示站點(包括在合作夥伴端),中國的客戶和業務合作夥伴將大大受益。
這可以理解為,IBM默認了其中國研究院關閉的消息。
IBM研究院是IBM公司的一個(研究)部門,這個部門最早可追溯到1945年成立於哥倫比亞大學的沃森科學運算實驗室(Watson Scientific Computing Laboratory)。
許多知名的科技成果都出自此部門,例如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演算、經典的計算機程序語言:FORTRAN、本華·曼德博(Benoît B. Mandelbrot)的報告書中發表的分形(Fractal) 、磁性碟片儲存(硬盤)、用單一個晶體管即可記憶一個比特的DRAM、精簡指令集電腦(RISC)架構,以及關聯式數據庫等。
IBM研究院在物理科學上也有所貢獻,包括掃描隧道顯微鏡(簡稱:STM)以及高溫超導等,此兩項成就都獲得了諾貝爾獎。
IBM研究院在全球擁有12個實驗室,其中3個在美國,美國之外有9個實驗室分佈在9個國家,其中就包括了IBM中國研究院。
IBM中國研究院1995年成立於中國北京,位於北京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的西北角,坐落在中關村軟件園內。
2008年,IBM中國研究院上海分院成立。
在這二十多年來,曾有過百千名研究人員在該研究院工作過,其中絕大多數擁有中國乃至世界一流大學的博士和碩士學位。
IBM CRL(IBM 中國研究院)是否真的悄無聲息地關閉了?還請知情人士提供確切消息。
1、IBM CRL研究成果
IBM中國研究院的研究領域橫跨多個學科及行業,重點研究領域有以下四個:行業解決方案、認知計算、運算即服務、物聯網。
在行業解決方案方面,IBM中國研究院一直致力於運用前沿技術解決行業的關鍵問題,在環境治理、電力與能源、物流與供應鏈、醫療、電信及金融服務等領域均有相關解決方案。
比如IBM綠色地平線計劃,這是一個長達10年的研究計劃。該計劃集合了IBM全球12家研究院的技術和資源,利用IBM大數據分析,認知計算,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以求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企業節能減排三個社會難題。
在認知計算領域,IBM中國研究院最出名的成果,就是2011年誕生的“沃森”,它以IBM創始人Thomas J. Watson名字命名。
在“沃森”4年的研發過程中,全球有近30位研究員參與了開發,除了美國研究院,IBM的中國研究院、日本研究院、以色列研究院等也參與其中。
在運算即服務領域,IBM中國研究院主要從事物聯網雲計算、雲計算基礎設施與雲服務、平台即服務(PaaS)的開發與研究。
在物聯網領域,IBM中國研究院自2009年開始物聯網相關的探索和研究,在高性能無線專用物聯網通信系統、大規模物聯網數據處理中間件平台等領域取得了諸多技術上的突破,並在智慧電網、智慧油田、智慧城市等領域開發了物聯網行業解決方案。隨著大數據及雲計算技術的迅猛發展, 2014年初IBM中國研究院提出了“物聯網3.0”的行業發展趨勢。
在IBM中國研究院二十週年慶上,多位學術大牛曾對該研究院的成果予以肯定。
多次訪問IBM中國研究院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譚鐵牛院士表示,“過去一百年來IBM一直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認知計算等人工智能技術將重塑產業格局,引發產業與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智能化日益成為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最顯著的時代特徵。”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院士表示:“IBM中國研究院成立二十年來在技術創新方面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認知系統不是必須追求與人形似,而是需要實現交互、推理、思考、記憶和計算等複雜功能,讓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為認知系統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撐。”
2、沃森在中國
IBM在人工智能和認知計算領域有著多年研究和積累,人工智能這個學科最早建立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而IBM就是這個會議主要的參與者。
1997年,IBM研發的計算機“深藍”(Deep Blue)戰勝了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
2011年,IBM開發了“沃森”自然語言問答系統,沃森在美國的著名電視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中擊敗了該競賽最長優勝紀錄的保持者Kenneth Jennings。
在1960年代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停滯不前數年後,科學家便發現如果以模擬人腦來定義人工智能那將走入一條死胡同。
“通過機器的學習、大規模數據庫、複雜的傳感器和巧妙的算法,來完成分散的任務”成為人工智能的新定義,這早已經取代了曾經甚囂塵上的“重建大腦”。
按照這個定義,沃森在人工智能上被認為又邁出了一步。
“深藍只是在做非常大規模的計算,它是人類數學能力的體現。”IBM中國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潘越參與了沃森項目,負責提供數據支持。
他表示:“當涉及到機器學習、大規模並行計算、語義處理等領域,沃森了不起的地方在於把這些技術整合在一個體系架構下來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
沃森並沒有被關在實驗室,其DeepQA系統也被大量應用於醫療服務、諮詢等服務。比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療中心和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曾與IBM公司簽訂合同,以讓其醫療人員將利用沃森更快、更準確地診病、治病。它的海量信息庫中存有許多發表在期刊上的專業論文,可以讓醫生利用最新科研成果治療病人。
在中國,很多領域對於沃森和能夠理解中文的認知計算功能具有很強的需求,如金融領域的理財管理,保險業理賠,商業領域的社交媒體分析,醫療領域的慢性疾病控制,跨行業的呼叫中心服務等等。
IBM中國研究院借鑒英文成功案例,打造了認知計算團隊,開發核心認知計算算法,理解中文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中文自然語言處理,深度閱讀和理解,語義知識提取,建模,推理和管理,概念關係和圖,語音和多媒體分析,推理和對話管理器,多種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其他認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