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球發現水了?科學家找到新證據
澳大利亞麥格理大學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在所謂的碳質球粒隕石內部,100萬年內可能有水流動過,表明其原來所在的小行星上可能存在冰。這項發現或許能證明,地球上的水和生命源自天外隕石。
作者| 小小
出品|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
碳質球粒隕石屬於富碳隕石,其母體形成於太陽系早期,自形成以來基本上沒有改變。這些隕石包含了與液態水發生反應的證據,但液態水被認為在數十億年前已經消失或完全凍結。
先前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碳質球粒隕石可能幫助將水和有機物輸送到新生的地球上。此外,碳質球粒隕石中的許多礦物很可能是由於內部流動的液態水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的。然而,科學家們曾認為這種活動在大約45億年前,即太陽系歷史開始400萬年左右即停止了。
這塊重327克的火星隕石於2011年7月伴隨著流星雨墜落在摩洛哥提辛特附近,其橫截面顯示其內部有五顏六色的粘土,其中可能包含複雜的有機化合物
不過現在,科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了這些隕石內液體流動的跡象,而且這些液體流動的時間距離現在近得多,發生在不到100萬年前。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從世界各地收集的碳質球粒隕石。他們關注的是鈾和釷這兩種元素的同位素變化。每種元素的同位素在其原子核中具有不同數量的中子。例如,鈾-234每個原子有142個中子,而鈾-238有146個中子。
這些隕石中不同的鈾和釷同位素水平,本應該取決於這些同位素在開始放射性衰變之前通常持續存在多長時間。然而,科學家們在他們觀察的所有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與壽命較長的鈾-238相比,壽命相對較短的同位素鈾-234的含量異常高。與此同時,與釷-230相比,大多數樣品中的鈾-238含量也異常高,釷-230是鈾-234放射性衰變產生的一種同位素。
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最有可能的解釋是,這些隕石的母體內有液態水流動,很可能是當隕石與碳質小行星相撞時,這些岩石中的冰融化所致。他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鈾和釷同位素對液態水的反應方式不同:鈾可溶於水,而釷不溶於水,這就解釋了這些隕石中同位素水平差異巨大的原因。
科學家們指出,由於放射性衰變,隕石中出現的異常同位素水平應該會在100萬年內消失。這表明這些隕石在那段時間擁有液態水。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亞麥格理大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家西蒙·特納(Simon Turner)稱,總而言之,這一發現表明,這些小行星仍然含有冰,這意味著它們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同時輸送了水和有機物,這兩者對生命的誕生至關重要。
此前的研究曾在特米斯(Themis)等小行星上探測到水冰。特納說:“碳質小行星更有可能是冰凍的泥球,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岩石體。我們的數據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來支持這一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