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暴跌15%:比特幣跌破三萬美元散戶狂搜“怎麼了?”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部門認為,加密貨幣可能永遠無法像真正的貨幣那樣發揮作用。該部門首席經濟學家保羅-多諾萬(Paul Donovan)本週表示,加密貨幣固有的“根本缺陷”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當其需求下降時,卻無法減少供應。這意味著它們不能被視為貨幣。這是時隔約一周後,比特幣再度盤中大跌,上週五比特幣盤中跌超5000美元,截至當日的一周創四個月最差單週表現。如此跳水的行情給了許多散戶一個措手不及:究竟發生什麼了?
隨著谷歌平台上“比特幣雙花”詞條的搜索量激增,一個可能的事件驅動浮出水面。分析師認為,市場的恐慌應是來源於一篇博文:
一個交易博客中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了比特幣的“雙重支出“問題,即一個人在兩次單獨交易中使用相同的數字貨幣。這就好比有人買了車,付了錢給賣方,將新車開走,然後又收回了所有錢。就區塊鏈而言,有問題的交易將被排除在數字賬本的最終統計之外。
不過事後分析師認為,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數據公司Coin Metrics聯合創始人Nic Carter表示:“就這個案例來說,看起來商戶似乎沒有被欺騙。對我來說這似乎不是災難性的,可能只是個實驗或是一個軟件錯誤。”
比特幣的創建是旨在成為一種不需要任何集中授權來支持它或監管交易的數字貨幣。不像傳統交易由銀行軟件處理電子轉賬,比特幣是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基本上說就是一個電子表格,記錄比特幣何時轉移以及到達何處。在經過獨立第三方驗證後,交易將記錄在區塊鏈上。
區塊鏈理論上是不可變的,有助於防止欺詐並使交易不可逆轉。雙重支出事實上意味著區塊鏈已被操縱,從而消除了比特幣的先驅安全聲明。
不過商家經常等待多達六次的付款驗證。在上述雙重支出案例中,轉賬顯然只經過了一次驗證就被計入賬本,然後又被撤銷。
Carter說,很少會在一次驗證後就確認為最終付款。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兩個區塊(用於驗證的加密術語)在相同的地址進行了相同的交易,但最終整個區塊被排除在外。
比特幣和開放式區塊鏈技術專家Andreas Antonopoulos表示:
比特幣區塊鏈完全在按照設計運行,並且已經按照設計運行了12年。我們今天看到的是一個區塊的重組。這種事情平均每兩週就會發生一次,是該共識算法的正常組成部分。
過去7天,比特幣經歷了過山車一般的回調,連續三天下跌並向下刺穿10日均線。相較本月上旬近4.2萬美元的歷史高位,短短幾日已跌去1萬多美元。
目前,圍繞比特幣價格的爭議仍在繼續:相信比特幣還會上漲的人認為機構對該數字貨幣的認知正在逐漸成熟,並將其作為對沖通脹的工具;而反對者則認為目前不過是2017年比特幣崩盤後的又一個泡沫。
摩根大通策略師John Normand和Federico Manicardi週四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比特幣已經創下了主要資產中有史以來最快的價格升值記錄,目前的價格遠遠高於其挖礦成本,這意味著比特幣回報率下降將是一個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