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越來越熱,過去100億年裡溫度升高10倍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宇宙正在變得越來越熱!該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科學家通過探索分析過去100億年裡宇宙熱量變化歷史,結果顯示,宇宙氣體平均溫度上升了10倍以上,達到現今的400萬華氏度。
隨著宇宙的演化,宇宙物質的聚集被氣體暈包圍,變得越來越熱,越來越大。
研究報告作者、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學研究員Yi-Kuan Chiang說:“我們最新測量進一步確認了物理學家吉姆·皮伯斯提出的宇宙大尺度結構如何形成的理論。”據悉,皮伯斯於201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宇宙大尺度結構指的是星系和星團的整體模式,其規模超出了單個星系,它是由暗物質和氣體的引力坍縮形成的。Yi-Kuan Chiang說:“伴隨著宇宙不斷進化演變,引力將太空中暗物質和氣體吸引在一起,逐漸形成星系和星團,該引力非常大,以至於越來越多的氣體遭受衝擊並加熱,這些發現向科學家們展示瞭如何通過’檢測宇宙的溫度’來記錄宇宙結構形成的過程。”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新方法估算距離地球較遠的氣體溫度,這意味著所能勘測的氣體更久遠,之後他們與距離地球較近的宇宙氣體進行對比分析,目前研究人員現已證實,由於宇宙結構的引力坍縮,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宇宙正在變得越來越熱,而且這種加熱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
為了理解宇宙溫度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研究人員使用普朗克任務和斯隆數字巡天項目收集的光線數據,據了解,歐洲航天局普朗克任務獲得了美國宇航局的支持和大力參與,斯隆數字巡天項目從宇宙中收集詳細的圖像和光譜數據。
他們結合兩個任務的相關數據,並通過測量紅移方法(天體物理學家用於估計觀察到遙遠天體的宇宙年齡)來評估鄰近和遠離地球的熾熱氣體距離,“紅移”的命名源自光線波長變長,宇宙中距離地球越遠的天體,其釋放光線波長就越長,科學家稱該現像是紅移延長效應。
之所以能通過紅移效應進行勘測,是因為我們從距離地球較遠的天體看到的光線比距離地球較近的天體看到的光線更古老,較遠距離天體釋放的光線經過更長旅程才能到達我們。基於紅移效應觀測結果,再結合一種從光線中評估溫度的方法,可使研究人員能測量出早期宇宙中氣體的平均溫度(更遠天體周圍的氣體),並將該結果與地球附近氣體的平均溫度進行對比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距離地球較近天體周圍的氣體溫度大約400萬華氏度,這大約是距離地球較遠天體周圍氣體溫度的10倍。
Yi-Kuan Chiang說:“宇宙逐漸變暖是由於星系和結構形成的自然過程所致,這與地球變暖無關。”(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