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稱首個系外天體是外星飛船:哈佛教授再舉證說明
奧陌陌(ʻOumuamua)作為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給人類帶來了無限的想像,而關於它的“身世”,科學家也一直爭論不休,眾說紛紜。有科學家認為ʻOumuamua可能是太陽系外圍奧爾特雲中的長周期彗星,也可能是某個原行星盤中的千米級“星子”,也可能是在極近軌道上圍繞低質量主序星或白矮星運行的天體,比如一個“超級地球”。
而哈佛大學天文學系主任阿維·勒布(Avi Loeb),則自一直堅持認為ʻOumuamua是來自外星人的傑作,有可能是外星文明製作的飛船。
當然,關於勒布教授的這一說法遭到了眾多科學家的質疑,但他並沒有放棄,一直以來進行研究並舉證說明,對其他科學家提出的相關論證進行了反駁。
近日,勒布教授在舉出了一個與ʻOumuamua相似的證據。在去年九月,此前一直被認為是小行星的天體Asteroid 20202 SO,經過證實原來是1966年前勘測者2號任務的火箭助推器。
勒布表示,從這個發現說明我們已經能夠區別出岩石行星和科技產物。同樣,我們也可以用在ʻOumuamua上,只不過我們能夠一直觀測到這個火箭殘骸,而由於ʻOumuamua速度太快,我們無法追踪。
當然,ʻOumuamua後期的異常加速進一步說明了它自身存在某種動力系統,只不過目前我們最好的火箭也遠遠打不到這種速度。
此前,有科學家認為ʻOumuamua是彗星,但是它並沒有彗星“長長的尾巴”。後來有人認為是固態氫物質組成的天體,而勒布則表示由固態氫形成的天體是無法維持如此長久的宇宙旅程。
而在勒布的新書《Extraterrestrial:The First Sign of Intelligent Life Beyond Earth》中,再次提出ʻOumuamua是由外星文明先進技術的產物。
勒布書中表示,ʻOumuamua外形明亮,其長寬比超過最極端小行星或彗星好幾倍之多。此外,其表面看起來更像金屬,並且反射率至少是典型太陽系小行星或彗星的10倍。
通常情況下,受太陽引力作用,物體在靠近太陽時會大幅加速被甩出另一側,待越過太陽後速度便會逐漸降低。但奧陌陌越過太陽時卻有加速跡象,顯然,它除了受到太陽引力影響之外,還具有某種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