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催收不止聯繫人成了“受害人” 消金貸後難題待解
因註冊了某借貸類App,頻繁被各類借款提額電話或短信“問候”;通訊錄聯繫人貸款逾期,但自己手機卻莫名被催收公司“轟炸式”騷擾……數字經濟時代,享受互聯網便利的同時,你是否也曾受到這一困擾?近兩日,多名讀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在未徵得同意的情況下,手機號被親友貸款時填寫為聯繫人,而在貸款出現逾期後,遭遇了消金公司“轟炸式”催收的情況。
“轟炸式”催收成通病
1月13日,消費者婁新(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自己未有任何欠款,但卻被貸款機構短信、電話不停地催收了好幾日。“就因為我認識的一個人,在貸款時寫了我的手機號,我已明確告知自己聯繫不上對方,但貸款公司還是對我又是短信又是電話的不停’轟炸’。”
據婁新所述,該貸款機構為頭部持牌消金公司招聯消費金融,公司最初聯繫他是希望能轉告貸款人歸還欠款,但在明確告知自己與貸款人並不熟悉後,該消金公司仍一直打電話、發短信進行騷擾。
“一天內十多個不同的號碼聯繫我,還發短信’轟炸’,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的正常工作與生活。”婁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他此前並不知曉自己是貸款者聯繫人,對於對方貸款逾期自己被騷擾更是表示不能理解。針對婁新這一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向招聯消費金融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後者回复。
婁新稱,其也在試圖聯繫該消金公司進行處理,並已向銀保監會投訴渠道反映該情況。
親友貸款逾期,聯繫人成了“受害人”。北京商報記者註意到,這類被貸款催收公司惡意騷擾的案例屢見不鮮。目前,包括聚投訴、黑貓投訴、百度貼吧等平台,都有不少類似投訴,涉及的消費金融公司除了招聯消費金融外,還包括中郵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對此情況,相關消金公司同樣未給出回應。
“貸款人逾期,’轟炸式’催收聯繫人是不合理的,甚至可能構成違法催收。”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曾明確要求:債務催收對象應符合法律法規有關要求,不得騷擾無關人員;催收人員應在恰當時間開展債務催收活動,不得頻繁致電騷擾債務人及其他人員。
在李亞看來,被騷擾人可通過中國互聯網金融舉報信息平台、相關監管機構投訴電話或郵件系統進行舉報;因被騷擾產生損失的,還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消費金融行業資深專家蘇筱芮同樣認為,消金公司“轟炸式”催收聯繫人不合理,根據工信部下發的《通信短信息和語音呼叫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或者用戶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信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蘇筱芮認為,受騷擾用戶可以依照官方提示,如實描述自身遭遇及被投訴機構基本情況,通過官方渠道進行反饋。
機構回應催收逐漸多樣化
一人逾期,多方“受累”。北京商報記者註意到,貸款方聯繫人頻受騷擾的另一面,是消金機構也在為逾期貸款“絞盡腦汁”。
目前,在貸後催收方式上,不少消金機構會通過法律手段實現對逾期貸款的催收工作,不過,仍有一些持牌消金機構在選擇自身或外包的催收,不過,常常會因為“轟炸式”騷擾頻頻被投訴涉嫌暴力催收。
相對傳統銀行業,消費金融行業存在客戶分散、單筆額度小等特點,對逾期客戶的還款提醒,也存在數量大、成本高的問題。一位消金從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其公司根據逾期貸款的不同階段,一般會採取短信、電話、信函(包括催告函或律師函)、委外催收和法律訴訟等由淺至深的幾種方式,保障信貸資產的安全回收。
而為解決騷擾、暴力催收等問題,機構通常會採取多項措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比如全員簽署《信息安全保密協議》和《綠色催收承諾書》,並不斷加強合規培訓,依此來確保合規催收。
貸後逾期催收確實是一個讓機構頭疼的難題。另一消金機構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展業前,我司會要求合作機構簽署合規催收承諾函。對催收方式、催收對像等進行明確規範,確保合理合規性。展業過程中也加強管控,通過現場與非現場的檢查方式進行監督和後評價,切實保護好消費者權益”。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催收本身無可厚非。某種意義上來說,催收節約了公共資源,助推信用體系的可持續化。此外,逾期者尤其是一些’老賴’得不到追究,正常的金融秩序會被打破,必然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發生。”前述消金從業人士坦言道,當前,暴力催收、隱私洩露等違規違法問題必須被正視,但很多羊毛黨費盡心機尋找金融機構漏洞、反催收教程與惡意聚集投訴等,也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這是極端利益驅動和無序監管交叉的結果。
如何解決痛點
北京商報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儘管近年來關於“暴力催收”的系列整頓行動不斷升級,但由於法律法規仍不完善, 逾期貸款催收行業整體亂象仍然存在。
而粗放式催收市場下,反催收隊伍也開始猖獗,例如部分惡意逃債者不畏電催,直接關閉電話或玩起了“躲貓貓”,甚至組成了反催收聯盟等地下產業鏈,在文字、視頻等傳播平台上公然收費“開課”。
不得不說,逾期貸款催收仍是一個市場博弈階段,而反催收黨猖獗下,如何做好貸後,也成了不少消金機構的“心病”。
正如前述消金人士指出,近年來,催收行業的管理主要靠市場、行業協會等約束,沒有專門監管單位,這是現狀,也是行業的痛點。
在李亞看來,後續,消金公司應密切關注行業新動態,時刻注意催收的合法合規性,規範催債模式,避免觸及法律紅線。消金公司可以加強與專業機構合作,通過發函、多方調解、訴訟等合法有效的手段完成債務的催收。
蘇筱芮則稱,一方面,消金機構應在貸前加強客戶資質審核,在協議中提前就撥打電話催收事項向用戶徵求同意,需遵循行業相關的催收自律公約。近期消金相關評級辦法已下發,後續消金機構粗放式催收或將影響到其自身的評級結果,消金機構可使用法催、網絡仲裁等合規方式開展貸後管理。
“另一方面,未來,應由央行等監管部門在金融業重大法律法規方面進行完善,與工信部等互聯網監管部門共同建立起跨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從事前製度、事中監測、事後打擊等全流程進行規範。” 蘇筱芮進一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