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蛋龍不是“賊”,“偷蛋罪”不成立
日前,古生物學家破解了一起百年“懸案”:名為“竊蛋龍類”的恐龍,並不以“偷蛋”為生,更沒有世代做“賊”的習慣,而是一種“媽媽下蛋爸爸孵”的愛心恐龍。
原標題:竊蛋龍不是“賊”,“偷蛋罪”不成立
竊蛋龍不是“賊”,“偷蛋罪”不成立
科學家破解百年“懸案”
竊蛋龍孵蛋圖。趙闖繪製
竊蛋龍蛋掃描圖,可以看到不同發育階段的胚胎。畢順東供圖
“竊蛋”名字的由來
1923年,蒙古戈壁大漠。美國探險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發現了埋在沙丘下的一個巢穴及不少恐龍蛋化石。
在這個巢的旁邊,有一具獸腳類恐龍化石,它的頭緊挨著巢中的恐龍蛋。探險隊認為,這只恐龍一定是在準備偷蛋時,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掩埋,或是被路過的其他恐龍踩踏致死。
經過對這具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學家給這只恐龍取了一個極不光彩的名字——竊蛋龍。
彼時,這支探險隊還發現了原角龍和伶盜龍等多種恐龍化石。因為原角龍在蒙古大漠很常見,因此,研究者偏執地認為這窩蛋的主人是原角龍,而死在巢旁邊的正是行竊的“賊”。
偷蛋行為看上去證據確鑿,竊蛋龍就這樣被宣告“偷竊”罪成立,不僅家族大類被學界命名為“竊蛋龍類”,當時發現的這一物種還被定名為“喜愛原角龍的竊蛋龍”,中文翻譯過來是“嗜角竊蛋龍”。
被誤解之後,研究者試圖從竊蛋龍的身體結構上尋找偷蛋的“原罪”證據。於是,竊蛋龍靈活的爪子、修長的手指、堅硬的凸嘴巴,被認為是適合抱蛋和啄蛋的“作案工具”。
科學研究還竊蛋龍“清白”
巧合的是,竊蛋龍被釘上“恥辱柱”從一窩蛋開始,其“沉冤昭雪”也與另一窩蛋有關。
2021年初,雲南大學教授畢順東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期刊《科學通報》發表了一篇論文,為竊蛋龍類正名。
“我們有充足的證據證明竊蛋龍類的’無辜’,它們真的不是’賊’。”畢順東說。
證據一:鳥類的孵蛋姿態。論文描述了一組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約7000萬年前、晚白堊世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罕見的是,這組化石保存有孵卵姿勢!
這只成年竊蛋龍身長2米,身體位於蛋巢中心,完全覆蓋在巢上方。它的前肢呈現一種向後、向下張開狀,後肢折疊在身體下,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
“如果只看姿勢,並不能完全判定竊蛋龍會孵蛋,因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已有科學家在我國內蒙古和蒙古國戈壁地區發現了類似的孵卵姿態標本。我們又從蛋入手,展開了研究。”在畢順東看來,要為“小偷”做“無罪辯護”,必須要有十足證據,而蛋是重要突破口。
證據二:鳥類的異步孵化。竊蛋龍類屬於獸腳類恐龍,生活在1.25億年到6600萬年前。從1923年至今,探險隊和考古隊曾在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戈壁地區發現過伏在蛋巢上,或在蛋巢邊的成年個體,但不同學者對這些標本有不同解讀。有學者認為,竊蛋龍可能會像鱷魚一樣在“護蛋”;有的則認為,發現的化石可能是竊蛋龍正在下蛋,而非孵蛋,證據來自與成年個體一起保存下來的蛋數目並不固定,從6顆到22顆不等。
而這次的研究,充分讓蛋寶寶“說話”,為它們的家長辯護。
江西贛州的這組化石,除成年竊蛋龍外,還有24個墨綠色的蛋,個頭略大於鴕鳥蛋,它們呈上下三環排列,有7個蛋的蛋殼已破碎,露出了7個胚胎,而這些胚胎正處於不同的骨骼發育階段。
“這些含有胚胎的蛋,讓’產蛋說’不攻自破。”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說。
此外,研究者用地球化學法、胚胎骨磷酸鹽及氧同位素測定法,發現同一層蛋的孵化溫度竟然不同。“這說明24個竊蛋龍寶寶將會在不同時間破殼。這也證明,竊蛋龍類已經具有一些現生鳥類當中出現的’異步孵化’特點,這是現生鳥類中較為進步的孵化方式。可以說,恐龍的生殖方式遠比之前認知的更複雜。”
證據三:鳥類的“胃石”。古生物學家還在這只成年竊蛋龍胃內發現了幾塊圓滑的胃石。“這證明竊蛋龍有可能是通過胃裡的石頭來幫助消化,說明它們是素食主義者,是吃植物的,怎麼會去偷蛋吃呢?”畢順東反問道。
竊蛋龍爸爸孵蛋,會把蛋壓碎嗎?
這組化石還傳遞出一個有趣的信息:正在孵蛋的可能是一隻雄性的竊蛋龍。
研究者對這具成年個體化石做了組織學分析,從它的結構推斷,60%的可能性是雄性。“一般來說,雌性在產蛋後,體內的鈣會流失嚴重,其組織結構與雄性會有很大不同,而這具化石則不然。”畢順東說,“我們從分析骨組織、測定生長線、分析鈣含量等方面入手,得出這只孵卵的竊蛋龍是’爸爸’這一推測。”
竊蛋龍體型差異大,從公斤到噸不等。在竊蛋龍的蛋窩中,蛋排列方式很獨特:蛋窩中間堆土,蛋斜靠在堆土邊,排列成圈,最多可以有3圈。隨著恐龍體型增大,中間的留空越來越大,像甜甜圈。
從這組化石看,蛋窩有3圈蛋,孵卵的竊蛋龍身體位於蛋窩中心。一是竊蛋龍能直接坐上去,身體重量能集中在中間沒有蛋的區域。二是身體周邊的羽毛能覆蓋住蛋。這樣,非但不會坐碎蛋,還能為其提供熱量。
“不得不說,恐龍的智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當人類還在擔心蛋會不會被壓碎時,它們卻早已想出了可行的辦法。”徐星說。
竊蛋龍的名字能不能修改?
畢順東還原了這只竊蛋龍一家遭遇災難的過程。7000萬年前的一天,在江西贛州的一座湖泊邊靠近山脊的地方,一隻竊蛋龍爸爸正在孵蛋,它身下有24個寶寶正待破殼。不料,一場泥石流突如其來,專心孵蛋的龍爸爸還來不及反應,就被傾瀉的泥沙迅速掩埋,於是,“父愛如山”般的孵蛋姿勢被大自然定格。
如果說竊蛋龍罪名不成立,那能否給它重起個好聽的名字?
不行。畢順東解釋道,國際動物命名法規定,已命名的物種必須以其最早的有效命名為準,哪怕名字對它造成天大誤會,也沒法更改。
“希望家長和老師在給孩子們講竊蛋龍故事時,一定要還它清白,它們真的是愛寶寶的慈祥父母。”徐星說。(記者岳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