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的迷茫:一線騎手“玩命” 市場份額卻反降
騎手猝死一事,近日讓餓了麼站上風尖浪口。更早之前,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也曾讓餓了麼和美團這兩家外賣市場的主力軍飽受爭議。騎手們爭分奪秒的背後,是外賣行業激烈競爭下最具代表性的外部呈現。每個騎手身上承載的,都是餓了麼和美團爭奪市場份額的焦慮。
新浪科技張俊
阿里對餓了麼不可謂不重視,自2018年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之後,先是幫助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後讓其與口碑合併,再到支付寶親自助陣,阿里幾乎調動了內部可用的所有資源。
但尷尬的是,距離餓了麼喊出將市場份額提升至50%以上的目標已過去兩年有餘,雙方的差距並未明顯縮小。從目前來看,外賣王之爭,勝負已分。
騎手頻頻出事背後
近日,一名餓了麼眾包騎手在配送途中猝死引起廣泛關注。更引發爭議的是,餓了麼認為平台與騎手之間不存在任何勞動關係,只能向家屬提供2000元的賠償。
這個表態被外界認為十分冷漠,最終在輿論壓力下,餓了麼承諾,將推動改進眾包騎手的意外身故保障提升和結構優化事宜,將保額提至60萬元。此次騎手猝死事件中,餓了麼將提供60萬元的撫卹金。
雖然事件得以平息,但此類案例並不是孤例。解決外賣騎手保障的製度性問題,才是避免此類悲劇再次發生的根本。
1月11日,一名騎手在江蘇泰州海陵區某餓了麼蜂鳥配送門店前試圖自焚,後被附近商戶施救。該名騎手聲稱要討要“血汗錢”,當地警方和政府部門已介入事件處理。
北京市中銀(深圳)律師所律師王磊表示,眾包騎手是以該公司名義接單、送餐,身著公司統一制服,對外代表公司,且送餐過程中需接受公司的管理,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故其與該公司實際形成僱傭關係。
而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李旻表示,外包騎手屬於兼職,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接單。對於與平台之間屬於何種用工關係,司法實踐中亦存在爭議,部分法院認為不構成勞動關係,部分法院認為構成勞動關係,部分法院則認為構成勞務關係。“個人傾向於認為眾包騎手與平台之間不構成勞動關係。”
張磊認為,這是新時期出現的新問題,法律未能立即規範也是正常的。國家應及時通過立法、司法解釋對此作出規定,明確二者之前的法律關係,避免平台公司任意通過格式條款侵害騎手的合法權益的亂像不斷發生。
實際上,2020年的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報導也一度讓餓了麼和美團在騎手的保障工作上引髮質疑。
當時餓了麼表示,將盡快推出一項新功能“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按鈕。但該回應再次引發了網友質疑,認為這是將餓了麼和騎手之間的矛盾轉移到用戶和騎手身上,建議餓了麼應該加強對騎手的福利保障。
有機構發布的《北京地區網約配送員職業傷害調查報告(2020)》顯示,95%以上的外賣配送員日工作時間超過8個小時,其中日工作時間在11小時至12小時的佔比38.8 %,在12小時以上的佔比28.08%。
而與收入相比,外賣配送員對配送工作的職業安全保障更為不滿。
份額的焦慮
實際上,“困在系統裡”的外賣騎手,承載的是餓了麼和美團在市場份額爭奪上的焦慮。
阿里對外賣以及整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不可謂不重視。為了與美團對決,阿里先後重啟口碑,收購餓了麼,幫助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又促使餓了麼與口碑合併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但頻繁的佈局之下,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2018年,餓了麼發起了夏季戰役,聲稱要投入數十億元補貼,目標是將市場份額提升至50%以上;而2019年初,餓了麼再次發起了暖冬計劃,對用戶和商家進行補貼和費率優惠。
這些補貼短期內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並未扭轉餓了麼與美團在全國市場的局勢。2019年時,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的口徑就開始發生變化,他稱不再將份額作為衡量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唯一標準,“前期提市場份額是為了競爭,與口碑融合到大體系之後,我們需要做融合,需要做數字化升級服務。”他甚至稱,外賣行業未來不會再有瘋狂的補貼大戰。
融合對於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來說,確實不是一件易事。
阿里剛剛收購餓了麼時,需要對餓了麼的平台底層架構進行改造,以融入阿里的技術和產品體系;後來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以及與口碑進行融合,更是涉及到產品、技術、團隊、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整合問題。
對內整合,對外作戰,不斷變化中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雖然有人有錢,卻始終難以對美團構成壓倒性的優勢。
Trustdata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Q1美團外賣交易額佔比為67.3%,餓了麼為26.9%,餓了麼星選為4%。也即是餓了麼+餓了麼星選的市場份額也僅為30.9%,與早前50%的目標相差甚遠。
作為對比的是,同樣是Trustdata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Q1美團外賣交易額市場份額為54%,餓了麼為35%,百度外賣(餓了麼星選)為5%。這意味著兩年過去,按照交易額計算,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而餓了麼與餓了麼星選卻走上了下坡路。
從業務體量來看,根據阿里公佈的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財季業績,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本季度營收88.39億元,同比增長29%;同時期對比,美團2020年第三季度餐飲外賣收入為206.9億元,同比增長32.8%。
市場份額持續落後之下,2020年8月,餓了麼再次宣布上線“百億補貼”計劃,並稱將成為常態化的補貼行動,又掀起了外賣行業的價格戰。這也與王磊此前對補貼的表態形成反差。
多線戰場
在外賣業務上失利之後,阿里也在嘗試重整旗鼓,發起新的衝鋒。
2020年初,螞蟻金服CEO胡曉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董事長,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將向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和胡曉明雙線匯報。
這次調整的背後,是阿里希望由支付寶這個超級App牽頭,整合餓了麼、口碑、飛豬、淘票票等業務,全面對標美團。
當年3月,螞蟻金服CEO胡曉明就宣布,支付寶App進行改版升級,強化生活服務心智,首頁新增外賣到家、果蔬商超醫藥等便民生活版塊。
相應地,2020年7月,餓了麼也宣布將從餐飲外賣平台轉變為解決用戶身邊一切即時需求的生活服務平台。“餓了麼不止送餐,希望通過服務的升級,來服務消費者的身邊經濟。”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餓了麼CEO王磊表示。
這一策略正在生效,阿里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餓了麼註冊商家數量同比增長達30%。截至6月30日,餓了麼餐飲外賣的新增消費者中有45%來自支付寶,相比上一季度的40%繼續增加。
在外賣業務和新零售業務之外,阿里本地生活服務也在不斷開啟新戰場,比如全資收購了餐飲、零售SaaS企業客如雲,在B端的數字化上補足短板,向美團看齊。
不過美團也有新動作。
2020年,美團也上線了實物電商業務團好貨,經營的品類包括生鮮、食品、百貨、服飾、數碼電器等,可謂涉足了阿里的電商業務腹地。該業務也被放置在了美團App首頁。
2020年初,加入美團不久的電商行業老兵李樹斌被晉升為美團最高決策機構S-team的成員,也可以看到美團在發力電商業務上的野心。
實際上,餓了麼與美團外賣的戰爭,從來也不僅僅只是外賣業務上的競爭,而是阿里和美團兩家有著多年恩怨情仇的互聯網巨頭,在本地生活服務和電商這兩大領域的攻防戰。
只不過,阿里要在本地生活服務上打敗美團,與美團要在電商上逆轉阿里一樣,都是短期內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注定會是一場兩個巨頭都無法速勝的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