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買菜“被貸款”商家的算盤不能打得這麼響
近日,有用戶吐槽,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美團外賣和美團買菜分別開通金融服務即“美團月付”,欠款100多元。不少網友表示,也曾有過類似經歷。記者了解到,“美團月付”是一種授信付款服務,逾期會在個人徵信中體現。目前,當事人表示事件已處理,被免除貸款費用,但心情仍十分複雜。(見1月11日《北京青年報》)
通過網絡平台買菜、叫車、騎單車,是網絡時代再常見不過的生活場景,誰能料到會在神不知鬼不覺間背上貸款,逾期不僅要支付罰息,還會影響個人徵信?涉事平台未將相關授信付款服務的規則明確告知用戶,且在實際操作中有誘導之嫌,令用戶誤以為只是普通的月結模式,以至於輕易被開通貸款服務,這種操作讓諸多人憂慮。
目前,各大互聯網平台都實現了多元化發展,盡力爭奪用戶資源,盡可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通過一站式服務,增強用戶的黏性,由此實現利益最大化。一些平台推出的消費貸金融服務,也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鼓勵用戶養成借錢消費的習慣,把更多消費金額留在平台內,助力平台業績持續增長。這種用戶先消費、後還錢的模式,本質上是用戶向平台借錢消費,如果在詳情公開透明、用戶知情同意等情形下,這無疑是共贏的模式——平台有利可圖,同時可以獲得較穩定的用戶群,而用戶則可以通過借貸消費緩解“燃眉之急”或利用平台優惠規則獲得補貼。
但是,消費貸無疑存在一定的風險性,若用戶無力償還,就容易造成壞賬率升高,導致平台出現虧損。而且,消費信貸是先消費、後還錢模式,用時感覺很爽,但消費者如果自控力較弱,容易形成非理性消費、盲目借錢消費,最終造成債務過重而無力負擔,甚至為此背上失信記錄。
實際上,平台為了規避壞賬率高企的風險,均採取了限額貸款模式,給用戶的額度一般在數百元、數千元之內。但是,有些用戶會同時在多個平台消費,各平台的信貸額度疊加起來就變成了高額度,一旦超出收入,就可能發生違約,如此,壓垮的不僅是用戶,平臺本身也會受到損失。
近年來,互聯網用戶背負的平台信貸債務快速累積,違約風險也在逐漸增加,無力償還債務的用戶並不鮮見,有的甚至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卡奴”,由此也引發了不少社會問題,埋下了巨大的金融安全隱患。近日,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關於警惕網絡平台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對於平台不遺餘力開拓授信付款業務,用各種手段誘導用戶開通貸款的做法,監管部門要高度警惕,站在防范金融風險的立場,嚴格按照金融市場管理規則,對各平台相關業務予以規範,禁止不合規的營銷推廣和誘導服務,督促平台提供透明、合法的消費貸服務,確保金融安全的同時,幫助用戶守好權益的底線。
互聯網平台、企業不是法外之地,肆意妄為者應該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