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
2009年後,中國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發現恐龍化石最多的國家。而發現恐龍化石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晉時期,彼時古人從四川省北部地區發掘出恐龍的骨頭,用於入藥治病。截止2020年底,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了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香澳台都發現過恐龍化石,包括恐龍骨骼化石,足跡和蛋化石。這些沒有發現恐龍遺蹟的省區有的是限於地質條件,區域狹小或調查工作深入程度。
恐龍留下的清晰行跡
而我國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恐龍化石資源豐富的大多都是陸相盆地發育,地層連續,恐龍化石埋藏豐富的地區。也因此,研究人員們並沒有放棄符合條件卻一直未有化石出土的福建省,一直在當地進行細緻的搜尋。2020年11月,科學家們終於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有了驚人發現。
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
2020年11月7日上午,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周遭的紅層踏勘,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下午,考察隊的兩位領隊,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商議,隊員們上午都比較疲勞,不如下午就在上杭縣附近的工地尋找一些露頭,看看岩性。
考察隊員正在觀察暴露出來的足跡
午後,考察隊在縣城周遭陸續取得一些線索,下午16點,考察隊員苗勝水駕車在龍翔大道實驗中學一側發現了一個裸露的山坡,大面積的砂岩層面非常醒目。鈕科程打趣道:“就這個坡了,這個坡又平整工作面又大,如果有發現夠咱們乾一陣了”。
層面的恐龍足跡非常密集
邢立達剛攀上山坡,老遠就在鈕科程腳邊和在當地人挖出的植樹的凹坑之間,看到了一個保存良好的、清晰的三趾型足跡,足跡末端有著非常明顯的爪痕,肯定是動物所留,當場就尖叫起來:“恐龍足跡!這肯定是恐龍足跡!”。
考察隊員聚攏了過來,都興奮不已,誰都沒想到在考察的第二天就找到了恐龍在福建生活的證據。很快,考察隊員在周遭的岩面上發現了更多的足跡。次日,在進一步的清掃化石所在的層面後,十個、數十個、上百個足跡逐漸被發現,從而揭開了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的序幕。
足跡已被發現,化石還會遠嗎?
表面上看,福建位於江西的東邊,地理上相連,江西的紅層目前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和少部分骨骼化石。然而,在地質上,兩地卻有著較大差別。福建省東部由於燕山運動,被大量火山岩覆蓋,只有閩西和閩北有少量晚白堊世紅層。而且這些紅層零星分佈在白堊紀華東南地區的大量斷裂帶之間,比較分散破碎。雖然此前的地質勘探工作並未發現恐龍化石,但白堊紀紅層的存在使得恐龍的發現是可預料的,福建省完全具有保存恐龍實體或遺跡化石的潛力。
足跡點航拍圖
此次發現恐龍足跡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產出年代上早於江西贛州、廣東河源等地的恐龍化石點,多樣性遠高於黑龍江嘉蔭、安徽黃山、廣東南雄、雲南楚雄、四川昭覺、浙江東陽等地的晚白堊世足跡點。目前,考察隊已在泥質粉砂岩或粉砂質泥岩層面上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蹟者(恐龍)。
首枚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
這些恐龍足蹟的特徵非常明顯,其中的肉食性獸腳類為三趾型,並有著非常尖銳的爪痕;獸腳類中的恐爪龍類為二趾型,蜥腳類腳印由前後腳印組成,都像大型的圓坑,一些後腳印還有約三個粗壯的爪痕;鴨嘴龍類腳印的後足跡為三趾型,腳趾形似三葉草的葉片,爪痕非常粗鈍等。這些恐龍足跡多數保存有良好的行跡,行跡模式清楚,反映了恐龍的行走速度等股行為學信息。足跡點的層面上保存了波痕、泥裂、蟲蹟等豐富的沉積構造和遺跡化石,顯示出恐龍在旱季湖畔(湖岸帶或湖灘)活動(如飲水、進食)的生活畫面。同時,該化石產地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中國首次發現,也是中國發現的最大的此類足跡。
小型恐爪龍類足跡
恐龍足跡化石是恐龍活著的時候在柔軟的泥沙地面上行走所留下的痕跡被保留下來而形成的化石,也叫做遺跡化石。恐龍骨骼化石則是恐龍死亡之後,其屍體本身被泥沙迅速埋藏起來,肌肉、內臟等軟體部分通常會腐爛掉,但它們的骨骼、牙齒、甲板等比較堅硬的部分會保留下來形成為化石,被稱為實體化石。
考察隊員正在清理足跡層面上的浮土
恐龍足跡和恐龍骨骼化石是恐龍不同性質、不同埋藏環境狀態下形成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在比較小的範圍同一地層中,恐龍足跡和恐龍骨骼化石是不會同時出現的,但如果在比較大的區域(比如上杭盆地)、不同沉積環境、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中,兩者都是有可能發現的。這很好理解,既然有恐龍在這個區域生活,那它們死亡後也可能在某個地方保存下來成為化石,這在其他恐龍化石產區比如四川、雲南、新疆、內蒙、山東、江西、廣東等都是這樣的情況。
鴨嘴龍足跡單步
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認為,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從地質資料得知,福建恐龍生活的中生代地層出露還是非常廣泛的,尤其與江西、廣東毗鄰的閩西地區一些盆地,比如上杭、連城、武平、漳平、永安等,地表出露的大多是恐龍那個時代的陸相沉積地層,它們與發現大量恐龍骨骼和恐龍蛋化石的江西贛州、廣東河源等地區的沉積環境是差不多的。這次上杭恐龍足跡群的發現只是福建恐龍化石發現的一個良好開端,我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
肉食性獸腳類足跡
多方努力:尋覓恐龍踪蹟的工作仍將繼續
2020年9月,福建省委、宣傳部有關領導在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指導工作時,了解到福建與恐龍資源的關係後指示,既然福建省確實有發現恐龍的希望,那我們就要盡力一試。於是,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就在福建省委與宣傳部的指導下,由該館的主管單位福建省文物局牽頭,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成立了在福建尋找恐龍的考察項目。
2020年11月6日,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開始深入閩西地區開展聯合考察,考察隊的第一站是閩西的龍巖市上杭縣。在野外工作之前,考察隊查閱了大量福建省的地質資料,並結合衛星圖,劃定了多個預設考察區。由於前期資料準備充分,考察隊在7日下午16點,在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首次發現恐龍足跡。8日,考察隊在化石點周圍繼續踏勘,發現了更多的恐龍足跡。
考察隊合影
考察隊向上杭縣上報該發現後,引起市、縣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立即採取了設置圍欄、安裝監控設備、聘請安保人員看守、進行應急保護等一系列應急保護措施。12月15日—17日,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李大慶三位國家權威專家在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檔案館副館長蘇俊、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等人的陪同下,抵達足跡點進行了考察鑑定。經過考察鑑定,專家一致認為:這次上杭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跡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
整體而言,該發現對於研究閩西距今約8000萬年晚白堊紀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佈和演化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對促進福建省自然科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次上杭恐龍足跡群的發現只是福建恐龍化石發現的一個良好開端,考察隊將會在近期繼續開展福建省的恐龍資源考察,希望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