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為何為難打工人唯效率化下的“恩怨”如何解決?
外賣員想進門送外賣,保安員要攔門保安全。因為一道門產生的衝突在兩個群體之間不時上演,更有甚者因此丟了性命。1月3日在湖北仙桃市,一名43歲的外賣員在凌晨前往某小區送餐時,與小區保安起了矛盾。雙方發生了肢體衝突,保安拿出了保安棍,外賣員被打後不治身亡。
據知情者透露,涉事保安不讓該外賣員進入小區送餐,但由於訂單時間原因,外賣員硬闖進小區。待結束送餐出去時被保安攔下,兩人因此發生爭執並發生了前述的一幕。
這起悲劇事件背後隱藏的卻是兩個群體之間由來已久的嫌隙,廣西外賣員因拒絕防疫登記被保安鋼叉鎖脖、湖北某大學門衛和外賣員發生群毆……一道門隔開的不僅僅是距離,更是雙方的心理屏障。
一個是管我們肚子的,一個是管我們安全的,他們卻為何總“苦大仇深”?這種“相互傷害”應該由誰來擔責?
網友:弱勢群體的悲情故事,不該被貼上魔鬼標籤
“我家樓下的保安總是吼外賣員,語言粗魯惡劣,態度窮凶極惡”,網友@kuruya 講述了自家小區外賣員與保安之間的衝突,有一次無奈之下,外賣員對保安說了一句: “大家都是打工掙口飯錢,你何苦為難我!”讓@ kuruya 感到無比心疼,“聽了好難過。”
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深圳網友@安子__加菲圓滾滾講述,有次見到一個外賣小哥把車停在停車場門口,保安讓他把車停到別的地方去,外賣小哥說“不好意思,時間來不及了,馬上就回來”之後就跑開了。@安子__加菲圓滾滾看到保安踹倒了外賣小哥的車,還使勁踹十幾腳,態度也很不好。
這次極端事件的發生讓保安這一職業經受網友指責的考驗,不少網友對保安表現出不滿,“看不慣保安”的言論攻陷評論區。
然而,並非所有的保安與外賣員都是天生的“冤家”,友愛相處的例子也不少見。
“我們小區的保安會對每一個出入小區的人敬禮,無論刮風下雨都會站在小區門口,對外賣小哥快遞小哥也都很客氣”,網友@玉兔是我大哥表示,他所居住的小區保安便是盡職盡責的,態度友好,在他看來,“這並不是職業的問題,只是人和各地方管理方式不同的問題。”
外賣員有外賣員的辛酸,保安在執行物業公司規定的過程中是否也存在無奈成為部分網友思考的焦點。網友@深空星海如初便認為,保安也只是執行物業公司和上級規定,禁止外賣進入是物業公司和政府規定的,很多轄區派出所給小區物業下發規定。
外賣員因與保安衝突導致的悲劇令人同情,該保安做法的確激進,但保安這個群體不應該被貼上魔鬼標籤。正如網友所說,“一個人的罪行,不該由一群人來承擔。”
誰該為這起極端事件負責、如何更好地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緩和雙方矛盾比片面強調對立要更有意義。
律師:保安棍不得隨意使用企業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該起事件中,外賣員與保安發生衝突之時,保安用棍子對其頭部進行毆打,導致頭盔破裂,也成為其死亡的直接原因。
該保安的暴力行為需要譴責,這也給保安群體提了一個醒,保安棍的適用範圍並不是毫無界限的,違法違規使用必須受到處罰。
《保安服務管理條例》規定,保安服務崗位裝備配備標準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保安員可以使用的是橡膠保安棍,與警察使用的警棍是不同的,警棍是警察執行公務時使用的專門裝備,保安是無權使用的。四川卓安律師事務所郭小明律師進一步指出,保安使用橡膠保安棍的用途是自我防護,並且是遇到違法犯罪時才可以使用。如果是為了阻攔外賣員使用保安棍,並對外賣員進行毆打,明顯是違法違規的行為。
保安的個人行為與物業公司是否存在關係是需要考慮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肖雪萍提出,很有可能物業公司的領導並沒有製定詳細的如何管理外賣員出入的製度,以至於保安員不知道具體如何操作,導致他們背負太多責任和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外賣員為什麼在疫情監管情況下還要執意進入小區?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馬立明認為,由於某些外賣平台系統對外賣員的送餐時間的嚴格規定,這裡面沒有太多討價還價的餘地。因為製度的剛性,一方面是保障工作有效運行,但另一方面也讓勞動者陷入一種艱難的勞動狀態中。
因此,在此事件中保安的責任是明晰的,外賣平台和物業公司的責任也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視。
黑龍江海聞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學軍律師指出,“如果保安員是物業服務公司直接聘用的工作人員,則保安員與物業服務公司存在勞動關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的規定,如果能夠認定保安員是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外賣員損害的,應由用人單位,即物業服務公司承擔侵權責任。此外,若能認定保安員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則可向其追償。
至於平台方面做好相應的補償工作也在情理之中,李學軍律師進一步解釋道,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如果能夠認定外賣員是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的,則應認定為工傷,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為外賣員繳納工傷保險,應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
權責歸屬明晰以後,如何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是兩個群體和各自平台下一步要考慮的焦點。
專家:避免誇大職業間對立換位思考反思非人性化
這種激情傷人事件依舊是極端的個體案例,不適宜將其放大到兩個群體職業層面。
心理諮詢師肖雪萍便指出,不應該誇大保安員和外賣員的職業對立,“有些小區就是對小區的管理比較嚴格,保安員很多時候是在執行自己的工作職責。”雙方應該互相體諒、互相尊重,而不是互相傾軋、互相指責,這樣只會讓不容易加倍。
同時,必須要注意到外賣員大多年輕,有些還受過高等教育,他們會上網,會發視頻。可是保安員大多年紀偏大,不能流利使用自媒體。因此,肖雪萍認為這也是網絡上外賣員聲音眾多,而保安員沉默的原因之一。
若要緩和雙方之間的矛盾,相互理解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而不應該因為個別極端案例而加重雙方的嫌隙,這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這種相互理解不僅要依靠個體,更要依靠企業之間的合力推進。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資本討伐的聲音,目前的資本企業製度太過剛性、不夠人性化。”在馬立明教授看來,資本缺乏人文關懷的問題實際上擺在人們的面前,從之前的996、 007到現在拼多多女員工猝死,進一步導致很多人對資本唯效率化、非人性化有所警覺,“這裡面的輿情值得進一步去思考,除了效率以外,到底還有沒有其他賣點?”
落實到具體行動上,需要企業對各自員工做好相應的培訓和把關。李學軍律師指出,外賣平台和物業服務公司在聘用人員時應嚴格把關,注重員工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應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倡導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避免員工情緒過激,從而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相互理解”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僅僅是兩個群體之間的事情,各行各業都要體味到這四個字背後的“人性化”,才能讓社會少一些悲情故事。
截至發稿前,該涉事外賣平台的工作人員稱,正積極配合警方調查,陪同家屬處理後事,將向物業及安保公司追償。死者妻子則表示,事發後,保安公司曾送來2萬元。目前,關於此案件,警方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賠償追的回,生命難再續。每一次的矛盾衝突都給雙方提供了預警的機會,效率之外的“人性”,管理背後的“溫度”是值得所有企業和平台深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