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易綱:加強對互聯網平台存款和異地存款的管理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如何織密金融安全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
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2021年人民銀行如何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易綱表示,在總量方面,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在結構方面,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任務的金融支持。同時,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鞏固貸款實際利率下降成果,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疫情期間特殊的、階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後將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疊加效應?
對此,易綱表示,中國沒有採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沒有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一直以來也沒有“大水漫灌”。因此,對於中國的貨幣政策而言,退出問題較小。
宏觀槓桿率增速預計今年回到基本穩定軌道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我國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新的一年,人民銀行將如何平衡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
“從宏觀上,要穩住宏觀槓桿率。”易綱表示,2020年,疫情衝擊使GDP增長率較低,使得我國宏觀槓桿率,也就是總負債和GDP之比明顯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宏觀槓桿率增速已經放慢,預計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穩定的軌道。
易綱強調,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注意防范金融風險的積累。要穩妥處置個體機構風險和重點領域風險,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補齊監管制度短板。風險處置過程堅持依法合規、穩妥有序。完善風險處置長效機制,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加強行為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支持好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
金融系統始終關注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的發展,2020年已實現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
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
易綱表示,金融系統將進一步強化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型的現代金融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設計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繼續支持好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今年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繼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個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變。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持續開展商業銀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商業銀行擴大“三農”、小微企業、製造業貸款投放。鼓勵銀行綜合評價小微企業信用風險水平,降低對抵押擔保的依賴。
——繼續發揮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引領作用,支持銀行發行小微專項金融債券,推廣供應鏈票據和應收賬款確權,促進企業發債融資。引導市場推出更多供應鏈金融產品,支持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融資。
——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金融服務,保持對脫貧地區金融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大對種業發展等農業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拓寬農業農村抵質押物範圍,優化風險評估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主體通過股權、債券等直接融資。
繼續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已在2020年順利完成,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也引起了較多關注。2021年,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還將推出哪些舉措?
易綱介紹,2021年人民銀行將進一步疏通LPR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通過深化LPR改革推動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場化。加強對互聯網平台存款和異地存款的管理,維護存款市場秩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進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和貨幣市場基準利率。
“2020年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較好地起到了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提高了貨幣政策自主性。”易綱認為,去年人民幣匯率有所升值,主要是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反映。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基本面好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同時,人民幣匯率呈現較強走勢也和美元指數走弱有關。
易綱表示,2021年將繼續堅持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堅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注重預期引導。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繼續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過去一年,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節奏未被疫情打亂,惠譽成為第二家進入中國的國際評級公司、中國債券納入富時羅素指數有了明確時間表……下階段,人民銀行將如何繼續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金融業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易綱表示,下一步,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切實轉變開放理念,推動系統化、制度化開放。進一步完善金融領域各項配套制度,促進監管模式和製度體係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統籌推進金融業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
擴大開放之後,相應的金融監管必須跟上。易綱強調,要構築與更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監管框架和風險防控體系。加強監管協調,形成監管合力。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監測,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維護好金融穩定。
發揮好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三大功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金融業在服務綠色發展、促進相關目標實現方面有哪些安排?
易綱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味著我國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投資結構、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將發生深刻轉變。服務好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是今年和未來一段時期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
“中國的綠色金融起步較早,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目前,中國綠色貸款餘額超過11萬億元,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餘額1萬多億元,居世界第二。”易綱表示,下一步,關鍵是做好綠色金融政策設計和規劃,發揮出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三大功能——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市場定價。
為此,他提出,要逐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的五大支柱。一是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做好統計、評估和監督等工作;二是完善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對社會公開披露碳排放信息;三是構建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增加碳減排的優惠貸款投放,科學設置綠色資產風險權重等;四是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產品,建設碳市場,發展碳期貨;五是加強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綠色金融標準要“國內統一、國際接軌”,爭取年內完成《中歐綠色金融共同分類目錄》。
新華社記者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