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芯片產值將達2230億美元但自給率仍不到20%?
半導體行業研究機構IC Insight發布最新的研究報告稱,中國原本期望在2025年實現半導體芯片自給率達到70%,但按照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到2025年可能最多只能達到20%,遠遠落後於目標。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芯片市場的總量為1434億美元,其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半導體芯片產值約為227億美元,佔比約15.9%,相比2010年(10.2%)增長了5.6個百分點。
按照IC Insights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2230億美元,2020-2025年間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9.2%。而2025年中國大陸生產半導體芯片產值將達到432億美元,2020-2025年間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3.7%。
按照這個預測數據,到2025年中國大陸生產的半導體芯片產值在整個中國大陸半導體芯片市場當中的佔比將達到19.4%,雖然較2020年成長了3.5個百分點。
2020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指出中國芯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顯然,這與IC Insights的預測的中國大陸2025年不到20%的芯片自給率有著很大的差距。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統計的2020年中國大陸生產的半導體芯片產品的432億美元產值當中,還其他一大部分是總部位於中國大陸以外的中國台灣地區企業和國外企業所生產的。例如台積電、SK海力士、三星、英特爾、聯電等在中國大陸有晶圓廠的企業。
根據IC Insights的預計,在2020年中國大陸生產的價值227億美元的半導體芯片產品當中,總部位於中國的企業所生產的半導體芯片產品僅價值83億美元,佔比36.5%。如果放到整個2020年的中國半導體市場,佔比僅5.8%。
如果更細分來看,IC Insights預計,在由中國大陸企業生產的83億美元的半導體芯片產品當中,約有23億美元是來自於垂直整合製造廠商(IDM),其餘60億美元則是由中芯國際等純晶圓代工廠貢獻。
對於2025年的預估,IC Insights表示,即使屆時中國的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等國產芯片製造廠商的產能得到大幅增長,其仍認為,海外的半導體企業在中國生產的半導體芯片的產值,在2025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芯片產值(432億美元)當中的佔比仍高達50%以上。
這也意味著,到2025年,真正由中國大陸企業貢獻的半導體芯片產值可能仍不到216億美元,在整個中國大陸半導體芯片市場(2230億美元)當中的佔比不到10%。
也就是說,從嚴格意義上來看,到2025年真正由中國大陸企業支撐的半導體芯片自給率可能還達不到10%。即便是將所有在中國大陸生產的芯片都算作是自主製造的,那麼自給率仍是不到20%。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IC Insights的統計更多是聚焦於中國在芯片製造領域的自給率,似乎並未包括國內芯片設計企業交由大陸以外的晶圓代工廠生產的芯片。
這些芯片雖然並非由位於中國大陸的晶圓廠生產,進入中國市場也是以進口芯片的形式進入,但這些芯片卻是由中國芯片設計廠商設計的,而在芯片設計上的自主程度,也是體現芯片自給率的關鍵一環。
比如很多不依賴於國內缺乏的先進製程或特殊工藝的芯片,在海外製造受限時,完全可以放到國內來生產,實現自給,而且在未來五年,在國家的支持和國內晶圓廠的努力之下,在很多芯片所需的先進製程和特殊工藝上也有望實現逐步的突破。
因此,IC Insights給出的2025年中國大陸芯片自給率只有不到20%的數據,是明顯大幅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