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據外媒報導,即使在最成功的癌症治療之後,醫生們也不願使用“治愈”這個詞。不同類型的癌症有著不同的複發率,許多癌症可以安靜地潛伏多年然後再次出現並引起復發。對於腫瘤學家來說,了解這些癌細胞是如何休眠並隱藏多年的仍舊是個謎。
資料圖
有針對性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癌細胞可能會利用多種方法來達到停滯狀態,從隱藏在脂肪組織到跟免疫系統達到新的平衡。一項研究甚至還發現,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的休眠。
最新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所有癌細胞作為一種生存機制都可能有能力進入休眠狀態以此來避免化療所帶來的破壞。這些癌細胞形成的機制跟冬眠動物的過程非常相似。
這項新研究的通訊作者Catherine O’Brien解釋稱:“腫瘤就像一個完整的有機體,能進入緩慢分裂的狀態、保存能量以幫助它生存。有一些例子表明,動物為了抵禦惡劣環境會進入一種可逆的、緩慢分裂的狀態。似乎癌細胞也巧妙地利用了同樣的狀態來進行生存。”
研究人員對人類結直腸癌細胞進行了臨床前研究。在實驗室條件下,研究人員發現化療似乎會誘導細胞進入緩慢分裂狀態。癌細胞在這種緩慢分裂狀態下的基因表達跟小鼠胚胎轉入一種被稱為胚胎滯育的類冬眠狀態時的基因表達非常相似。
100多種哺乳動物–從熊到老鼠都有胚胎滯育的能力。這種機制被認為是由不利環境條件觸發,從而導致有機體本質上暫停胚胎的發育,一直到環境變得更有利於生存。
胚胎滯育的一個關鍵特徵是一種叫做自噬的細胞過程。新研究發現,癌細胞會利用同樣的自噬機制進入休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化療帶來的破壞。研究人員發現,當自噬被抑制時,癌細胞無法進入冬眠狀態並被化療有效殺死。
來自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的科學家Aaron Schimmer將這種機制描述為熊在冬天冬眠的方式。另外他還指出,了解這一機制可以讓人們深入了解為什麼有些人對化療反應表現不佳。
“我們從來都不知道癌細胞就像冬眠的熊那樣,”Schimmer說道,“這項研究還告訴我們如何鎖定這些正在睡覺的熊從而讓它們無法冬眠和醒來後意外地回來。”
這項研究將這些休眠的癌細胞稱為“耐藥持久化細胞(DTP)”。研究人員建立的模型表明,所有的癌細胞都有能力變成DTP。O ‘Brien表示,這一關於癌細胞如何從化療中躲避被殺死命運的新見解指向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潛在癌症治療方法–抑制這種類似冬眠的機制,“這給了我們一個獨特的治療機會。我們需要在癌細胞獲得導致耐藥性的基因突變之前在它們處於這種緩慢循環的脆弱狀態時鎖定它們。這是思考化療耐藥性以及如何克服它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