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太空2021:中國自己的空間站、火星上的聚會、馬斯克的野心
剛剛過去的2020,可謂是航天事業發展的突破之年,一次次振奮人心的航天事件,給身處疫情烏雲下的我們帶以慰藉。中國航天的39 次發射任務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矚目事件——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北斗三號全球星座全面部署、天問一號奔赴火星、可重複使用試驗航天器成功發射、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
放眼全球,美國的載人龍飛船正式開啟了商業載人航天時代、低軌互聯網星座持續大規模部署、毅力號火星車發射;日本的隼鳥2 號探測器樣本艙在長達6 年的漫長旅行後著陸回收;俄羅斯聯盟MS-17 飛船實現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最短時間紀錄;阿聯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也成功出發……
【圖源航天愛好者網】
邁進2021,航天領域將如何發展?
《華盛頓郵報》在最近的一篇報導中表示:
2021 年對太空來說將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展望屬於太空的2021。
一次火星上的聚會
2020 年7 月是難得的火星探測窗口期,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相繼出發,開啟火星之旅:
- 北京時間2020 年7 月20 日凌晨5 時58 分,阿聯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搭乘日本H-2A 火箭42 號機率先發射升空,阿拉伯世界史上首個火星任務順利開啟。
- 北京時間2020 年7 月23 日12 時41 分,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
- 北京時間2020 年7 月30 日19 時50 分,搭載著美國毅力號火星車的阿特拉斯5 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前不久,國家航天局官方表示:
截至1 月3 日6 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 天,飛行里程突破4 億公里,距離地球約1.3 億公里,距離火星約830 萬公里。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三位選手中,希望號將首先(預計2 月9 日)到達其目的地,隨後將沿軌道巡航,用1 個火星年的時間(約為地球上的1.88 年)觀測火星的地質地貌和氣象狀況,從而提供從火星表面到大氣層的“氣象衛星雲圖”。
預計2 月10 日前後,天問一號將抵達火星,之後將在繞火星運行一段時間後,於5 月向火星表面發射一個載有探測器的著陸器,實現著陸的偉大壯舉,而這也將是中國航天史的新篇章。
大約2 月18 日,毅力號將抵達火星,並立即向火星表面進發、以“空中吊車”方式著陸,接著開始尋覓形成於35 億年前的火星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
火星這顆神秘的星球將在今年2 月迎來三位地球客人。
這是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2020 年,中國航天共實施了39 次發射任務,其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貢獻了34 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完成了4 次發射,另外一次則是由民營火箭企業星河動力完成的入軌發射。
談到商業航天,我們首先都會想到SpaceX,但實際上,中國商業航天公司也在快速崛起,2021 年期待航天民企為我國航天事業帶來更多貢獻。
【圖源航天愛好者網】
2021 年,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就將計劃安排40 餘次發射任務,而其中關注度最高的任務莫過於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
當前,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中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將使用的運載火箭正在進行各項總裝與測試。今年春季,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B 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的任務將開啟。
攜手企業,NASA 重返月球
早在1961 年5 月-1972 年12 月,美國組織實施了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即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的“阿波羅計劃”。
1969 年7 月20 日,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此後阿姆斯特朗的那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廣為流傳。
但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自NASA 1972 年最後一次阿波羅任務以來,美國再也沒能在月球上著陸。2019 年7 月20 日,即阿姆斯特朗登月50 週年當天,NASA 公佈了雄心勃勃的“阿爾特彌斯”(Artemis)計劃。
這一宏大的工程共包括3 個階段,其第一階段則是發射安裝於“航天發射系統”(SLS)重型火箭上的“獵戶座”飛船,它將圍繞月球進行為期3 週的無人飛行後返回地球,這一過程將於2021 年11 月完成。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在月球探索方面,美國也在嘗試商業化轉型。當前,NASA 已與一些商業公司簽訂合同,建造可運輸貨物到月表的無人著陸器。在這樣的嘗試之下:
- 2021 年6 月,位於美國匹茲堡的Astrobotic 公司將向月球發射“遊隼”著陸器,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2021 年10 月,休斯頓直覺機器公司(Intuitive Machines of Houston)製造的Nova-C 飛船或會升空,向月球出發。
“鴿王”何時發射升空?
2020 年3 月17 日,NASA 公佈了其四大太空望遠鏡之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退役前捕獲到的最後一張鑲嵌圖。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於2003 年8 月25 日發射,2020 年1 月25 日最後拍到了上面這張加州星雲(California Nebula)圖像,最終於2020 年1 月30 日正式退役。
“行星獵人”退役後,一架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也將發射升空,它將提供宇宙中形成的第一個星系的圖像,並探索遙遠恆星周圍的行星,它將比任何太空航天器都能更為深入地觀察太空。
實際上,這架以NASA 第二任局長詹姆斯·韋伯的名字“冠名”的望遠鏡是著名的太空望遠鏡哈勃的繼任者,但全球航天愛好者更傾向於稱它為“鴿王”——從2014 年起,它的發射時間至少延後了5 次。
NASA 最新的計劃是2021 年10 月31 日發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升空,或許這一次不會咕咕咕咕了。
美國的商業化太空
美國商業太空公司快速發展,和NASA 合作的局面初現,2021 競爭是否會更加激烈?
訂單不斷的SpaceX
北京時間2020 年11 月16 日8 時27 分,NASA 肯尼迪航天中心39A 發射台,搭載著載人龍飛船的獵鷹9 號火箭發射升空。
終於,SpaceX 的首次正式載人飛行任務拉開大幕!
進入2021 年,SpaceX 不僅獲得了NASA 定期送貨送人往返國際空間站的合同,也獲得了更多商業機會——多家公司正在與SpaceX 合作,將游客送上龍飛船,比如Axiom Space 公司將於2021 年年底將首批私人訪客(一名NASA 前宇航員、三名遊客)送入空間站。
自然,除了龍飛船,SpaceX 的星鏈、星艦野心仍在繼續。
富豪的太空夢何時圓?
提到SpaceX,自然避不開它的對手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
眾所周知,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CEO Jeff Bezos 正是亞馬遜 CEO,他也是首位2000 億美元富豪,他的淨資產甚至超過了地球上很多國家的GDP。
這樣一位坐擁亞馬遜的富豪,也有一個太空夢,目標則是征服亞軌道空間。
2021 年,藍色起源計劃在其新謝巴德太空船上進行首次載人飛行,太空船將前往太空邊緣,隨即返回地球。
同時,藍色起源還將首次發射新格倫火箭,可以說,一旦發射任務成功,來自NASA 的訂單也就不遠了。
百年波音祈盼成功
實際上,NASA 將重任交給SpaceX 之時,也對另外一家供應商抱有希望——波音公司(Boeing)。
可惜的是,波音的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
2016 年5 月,波音公司表示,由於CST-100 Starliner 飛船首髮用的Atlas V N22 運載火箭存在問題,首飛推遲到2018 年。後來,波音的軌道飛行試驗和飛船飛行試驗均因CST-100 Starliner 飛船中止系統試驗失敗而推遲,再加上一些未披露的因素,波音CST-100 Starliner 飛船的試驗日期不斷延後。
據了解,在2019 年12 月的一次無人飛行測試中,由於出現了一系列錯誤,波音的太空艙幾乎出現了災難性的損壞。為彌補那次失敗,這家擁有百年曆史的公司預計最早將在2020 年3 月進行第二次試飛。
70 歲酷guy 飛向太空
說起太空旅行,一個最為硬核的人物不是Elon Musk,而是一位古(老)稀(年)老(酷)人(guy)——世界上第一家上市的商業太空公司、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創始人Richard Branson。
對於維珍銀河來說,最具打擊性的莫過於2014 年10 月31 日發生的那次意外,當時其太空旅遊項目因出現一人喪生、一人重傷的重大事故而被迫停擺。
正是因為這場意外,維珍銀河遭遇重挫,其自建的商業飛船發射基地多年來也處於空置狀態。雖然維珍銀河的測試不斷進行,但轉眼十餘年過去,送人類上太空的商業計劃仍未實現,於是70 歲的 Richard Branson 決定親自試飛。
自然,Richard Branson 是毫不畏懼的,畢竟他曾乘坐熱氣球穿越了大西洋和太平洋,還打破了(乘船)最短時間橫渡大西洋的記錄。
2021 年,在Richard Branson 完成飛行後,太空機票的銷售工作也將恢復,祝福這家公司。
2021 已來,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