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年輕人猝死背後,誰應反思?
最近,連續兩起年輕人猝死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1月2日,曾出演過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員孫僑潞被曝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1月4日,拼多多一23歲女員工下班途中猝死。正值花季的生命驟然離世,令人扼腕,值得反思。
回顧近年來的新聞,年輕人猝死已經是並不鮮見的話題。據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個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去世,而在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中,43%是18歲-39歲的中青年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心源性猝死外,心梗、糖尿病等“老年病”近年來也在年輕人群中呈高發態勢,正不斷侵蝕著年輕人的健康。
“老年病”為何會“盯上”年輕人?壓力過大、過度勞累是引發年輕人患病、猝死的一大誘因。在一些行業、企業,“內捲化”的處境催促著年輕人不停向前奔跑,披著“奮鬥”外衣的“996”“715”如黑洞般侵蝕著“打工人”們的休息時間,吞噬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加劇著人們的焦慮和壓力。長期加班、過度勞累、心情抑鬱,正成為殺死年輕人的兇手。
另一方面,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應該引起重視。有人習慣長期熬夜,有人時常不顧身體暴飲暴食,還有人習慣於吸煙酗酒,這些點點滴滴的不良行為積累起來,無疑就給身體埋下了一顆顆定時炸彈。
一條條鮮活生命的逝去,為全社會關注年輕人的身心健康狀態敲響了警鐘。要減少悲劇的發生,用人單位和相關部門應以人性化的關懷、嚴格的監管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能讓“拿命換錢”成為奮鬥者的常態。“996”等畸形的加班文化,不應成為職場的常態,更不應堂而皇之地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針對“996”“715”的大行其道,社會各方應形成合力,加大治理力度,嚴格落實8小時工作制,撫平人們的焦慮和壓力,讓人們的奮鬥獲得更多幸福感;除此之外,一些年輕人也應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以反思,過度透支自己的身體,是對自身的不負責任,也將給家人帶來巨大悲痛;定時體檢、勞逸結合、加強運動、合理膳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未來才會有更多可能。
奮鬥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在奮鬥的征程中,需要全社會關懷呵護奮鬥者的健康。
半月談評論員郝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