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期待的蘋果汽車將由誰來生產?
據報導,當前的汽車行業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許多新興的汽車製造商進入了這一領域,例如Fisker,這些新入場的玩家將復雜、耗費大量資金的汽車工程和製造工作交給了合同製造商去處理,自己則專注在開發工作上。如今,軟件和電子技術成為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評判汽車的標準,在這個背景下,汽車製造商開始重新考慮工廠建設的支出問題。
如果蘋果真如媒體所報導,正在認真考慮推出自己的汽車產品,他們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該公司會將生產進行外包,就像其最核心的產品iPhone的生產方式一樣。在iPhone的誕生過程中,蘋果負責手機的設計和操作系統,並與富士康簽訂生產合同,由後者負責將零部件組裝成成品手機。
如果蘋果要推出汽車,那麼他們一定在汽車行業內引發一場地震。而目前至少已經有一家大型合同製造商預備利用這次機遇,這個製造商就是來自加拿大的麥格納。
Evercore ISI分析師克里斯·麥克奈利(Chris McNally)表示:“如果蘋果對於造車是嚴肅的,那麼麥格納應該負責生產該車。”
就算蘋果最終沒有與麥格納達成交易,這家供應商也已經開始在為科技企業和有意進入汽車行業的初創企業提供建議了,而且投資者也已經註意到了這一點。自去年3月份以來,麥格納的股價幾乎翻了三倍,該公司的市值也提升到了210億美元。
(有關蘋果汽車的傳言推高了麥格納的股價)
麥格納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汽車配件供應商,2019年中,麥格納的變速器、車載攝像頭、後視鏡和座椅等產品給該公司創造的收入接近400億美元。
在奧地利取得成功
其合同製造子公司麥格納斯太爾(Magna Steyr)在奧地利格拉茨的一家工廠內生產高端汽車,包括梅賽德斯奔馳的G級、捷豹電動I-Pace、寶馬Z4跑車以及與其使用相同平台的豐田Supra車型。
一般情況下,汽車製造商只會將小眾車型的生產工作外包給其他生產商,由於這些車型的銷量相對較小,選擇外包可以讓車企無需重新調整或建立一條新的生產線,從而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
2019年,麥格納生產了接近16萬輛汽車,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許多汽車製造商,而這些汽車代工業務為該公司產生了67億美元的營收。
該公司還與中國北汽集團達成了合作,最近他們在中國又新添了一座合資工廠,這座工廠年產能可達18萬輛。此外,麥格納不久後還將在北美再新建一座工廠。
找麥格納代工生產汽車的,已經不局限於那些傳統汽車製造商。電動汽車初創企業Fisker公司的Ocean電動SUV也將由麥格納生產。
Fisker這家新興的汽車製造商採取了輕資產模式,而與麥格納達成製造和汽車工程方面的合作,是維持這種模式的關鍵。Fisker經常表示,他們與麥格納的關係,就像是蘋果與富士康的關係,該公司希望藉助這種模式來規避特斯拉之前所面臨的產能不足噩夢。
報導稱,麥格納斯太爾當前正在與Canoo進行洽談,有望為後者生產汽車,Canoo是一家曾獲得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資助的新興汽車製造商。而在中國,麥格納已經開始為北汽的電動汽車子公司生產極狐車型。
該公司的其他項目還包括幫助Alphabet旗下的Waymo將其自動駕駛技術整合到車輛中,以及與索尼合作生產這家日本企業此前發布的充滿未來感的Vision S原型車。
麥格納斯太爾負責人曾在去年對投資人表示:“幾乎每一個有興趣造車的非OEM廠商都已經與我們取得了聯繫,這已經不是秘密了。”
許多新技術汽車行業的企業,都選擇與麥格納這樣的中立方進行合作,而不是與有可能成為潛在競爭對手的現有汽車製造商合作並分享計劃,這一點是很好理解的。
除了能夠提供產能之外,麥格納還表示,他們可以處理車輛的整個開發過程。該公司此前已經幫助化工行業億萬富翁吉姆·拉特克利夫(Jim Ratcliffe)造出了一款名為Grenadier的SUV。
麥格納所生產的車輛中,使用的大多是該公司自己生產的零部件和系統。而且,他們還可以通過與其合作的企業獲得經濟利益。按照麥格納的承諾,該公司可能將擁有Fisker公司6%的股份。去年,麥格納還曾向Waymo投資了1億美元。
對於麥格納來說,這些都能為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因為在傳統的合同製造領域中,代工廠可以取得經濟效益都不高。例如去年,該公司汽車製造子公司的營業銷售回報為2%,遠低於麥格納其他業務部門的平均水平。
而對於初創企業來說,自己建廠獲得生產能力,也是一件具有風險的事情,自主建廠會增加企業失敗的風險。
如果蘋果最終成為麥格納的客戶,該公司會像與富士康合作時一樣,開出硬性的價碼,富士康的營業利潤已經縮減到了2%左右,而相比之下蘋果的營業利潤則高達24% 。
不過,麥格納當前的股價並不像其他那些只有一隻腳踏入汽車製造業的電動汽車製造商一樣,高得讓人難以相信。即使在最近的迅速提升之後,麥格納的股價仍然比其遠期收益低12倍。就算沒能獲得蒂姆·庫克(Tim Cook)的訂單,這家加拿大製造商也具非常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