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賺錢,奸商們竟然炒起了十幾年前的卡片相機
這年頭有點啥愛好都不容易,愛好太小眾吧,周圍人就自己一個在玩。愛好了普世了吧,相關物件的價格就像被盯上似的,莫名其妙被炒的水漲船高,毫無道理。膠卷就是這樣一個價格漲到看不懂的物件。就拿最常見的富士C200 膠卷來說,它從2018 年的16 塊錢一卷。
漲價到了現在接近50 元一卷……
價格的漲幅都快攆上最近的比特幣了。相機更離譜,從幾百漲價到幾千的機型比比皆是,要是有幸成為網紅爆款,基本就別考慮入手了。
在資本的投機行為面前,膠卷黨只能默默承受無妄之災……而最近有一種叫作CCD 的相機,在網上有著很高的討論度,頗有種要被炒起來的趨勢。
它和膠卷相機還不太一樣,本質上是一種被市場淘汰的老數碼相機。它打著 “ 膠片感 ” 、 “ 復古感 ” 的旗號,憑著小巧可愛的外形,受到了不少女生的喜愛,已然附上了 “ 潮物 ” 的標籤。在小紅書上不但有相關的討論小組,不少還被當作是膠片的廉價平替品。
這麼一看好像是還不錯……可要是在某寶某魚上一搜CCD相機,就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就拿索尼經典的cybershot的CCD卡片機來說好了,個人賣家出的二手機型其實並不貴,品相也還可以。
但到了奸商手裡,同樣是二手,這價格就彪的沒法看了。
這些奸商會從各種地方搜刮來CCD 相機,基本都是別人不要,按廢品論斤賣的那種。
到他們手里之後,經過篩選,挑出好的,翻新過後包裝一下成為潮品,自然而然就把價格炒上去了。也沒法說這有啥問題,畢竟買賣都是你情我願的事情,有商機就會有人製造需求。
關鍵問題在於,不少攝影小白連CCD 是啥都沒搞清楚,就下單買了回去。結果拍出來的照片和網上別人曬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覺得還沒有手機拍出來的效果好。
錢花了,所謂的 “ 復古感 ” 卻沒有出現,還沒手機上整倆濾鏡來的好看。
這就有點難受了。首先我們得搞清楚CCD 是啥再買,你說是不是?顧名思義, CCD 相機內部的感光元件用的大多是 CCD ( Charge Coupled Device ),所以又被成為CCD 相機。
CCD 作為感光元件,在數碼相機發展的早期,成像質量會比現今主流的CMOS 感光元件要好上不少。所以數碼相機廠商使用上了CCD傳感器之後,一定會拿這個作為賣點來傳承,久而久之就有了“ CCD相機”的說法。
但隨著CMOS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在高感、功耗、噪音、製造成本方面超過了CCD ,情況就變了。
廠商肯定是要賺錢的, CMOS 的製造成本比CCD 低,在資本的驅動下,廠商們就一股腦兒的全去發展CMOS 了。
到了2010 年前後,照相機廠商大都轉向了CMOS 傳感器, CCD 只會在某些高端設備中看到。剩下比較堅挺的徠卡、哈蘇、賓得中畫幅倒是都還在用CCD ,然而都是高端相機,價格就很離譜了。
那麼現在網上賣這些所謂的CCD 相機,又是怎麼樣的呢?想辦法整來了兩台十幾年前的CCD 相機,給大家來看看目前CCD 會存在的一些問題。一台是柯達2003 年的KD33 , 300 萬像素,三倍變焦。
另一台是奧林巴斯的C-40 ZOOM , 400 萬像素, 2.8 倍變焦。
樣子都還挺好看的,顯示屏很小,僅僅就是能看能拍,屏幕不可視角度很大。
光學變焦鏡頭伸出來的那一下,還挺萌,這在現在的微單上都不大見得到了。
奧林巴斯還用了門簾開關的設計,推開鏡頭會自動伸出來,完成開機。
表面功夫都做的挺到位的,可惜照片的質量就沒這麼令人滿意了。柯達KD33 的成像質量和手機的差距不小, “ 復古感 ” 內味兒也沒有膠片相機濃。柯達 KD33 拍攝▼
iPhone12mini 拍攝▼
黑白膠卷拍攝▼
而奧林巴斯C-40 ZOOM 因為用到的是上古時期的SM 儲存卡。
實際在小屏幕上看,拍攝的效果應該也差不了太多。
那CCD 相機到底有啥獨特之處呢?
那時候的CCD 相機都沒有防抖設計,為了不把照片拍糊,就只好打開閃光燈,強行來提升快門速度。
這樣做是可以把前景的人物拍清楚,可同時背景會暗的沒法看。不過在十幾年前,大家的目的都還是不把照片拍糊,不會太在意別的東西。這大概就是CCD 相機最有魅力的地方吧……還有一點值得吐槽的是,這兩台相機的耗電量都非常之驚人。因為相機老化的緣故,多少會有一些走電的情況發生,上午剛給它們裝上了一節更比四節強的XX 電池。
放到下午就沒電了……總的來說,你要是下定決心學習攝影, CCD 絕不應該是首選,買它用來拗造型,玩玩還行。想要好好拍照的話,不管是專業的微單,還是懷舊復古的膠片機,都能成為初學者的好老師。技術過關了,就能拍出好照片。
至於那些喜歡炒CCD 的奸商們,也只能奉勸一句耗子尾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