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更青睞上大學不願意做學徒工“德國製造”後繼無人?
工匠被認為是“德國製造”的基石,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做一名“能工巧匠”,更想進入高等學府深造,許多歐洲企業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在德國和瑞士,要成為一名工匠,首先要進入職業學校進行雙元製培訓。一般學生初中畢業後可以進入3年期的雙元製職業學校學習。
目前在奧迪汽車公司做學徒工的盧卡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己每個月有3週在奧迪學徒,一周在校上課。學徒期間,他不用繳納學雜費、醫療保險等,每個月還可獲得800歐元工資。
儘管企業每年也為學徒工花費上萬歐元,但這些企業都覺得值得,學徒工一畢業就可以當作熟練工使用。在德國和瑞士,數百種職業即使當一名售貨員都要求在職業學校培訓,學制最少兩年,最多3年。
不過,德國雇主協會10月的報告警告稱,目前德國各行各業都缺學徒,特別是傳統行業,比如水電工、眼鏡驗光師等。而在工業領域,比如汽車、機械、化工等行業,也缺少學徒。為了搶學徒,許多企業甚至以贈送手提電腦等禮物吸引學徒工。
學徒短缺問題與學生越來越青睞上大學有關。德國高校校長聯席會議組織的數據顯示,本世紀初,德國高中生上大學的比例為25%,目前已經接近1/3。因為中學生越來越傾向上大學,德國大學也“人滿為患”。
德國漢堡大學學生露易絲對記者表示,她之前已經在職業學校進行了護理的培訓。但她發現,護理人員工作又辛苦收入又低。每月只有2500歐元稅前收入,而一名醫生的收入則是護理的兩三倍。之後,她毅然參加德國Abitur(相當於中國高考),進入大學醫學院。
很多德國家長也告訴記者,他們小時候,家長都會讓孩子自己決定未來做什麼。現在,作為家長的他們卻要求孩子上大學。像德國政府部長大多都擁有博士學位。許多學生也表示,目前的工匠職業中,大多是機械類職業,而社會上最流行的IT行業則較少。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瑞士。瑞士SRF電視台近日報導稱,瑞士高校最近幾年不斷出現破紀錄的大學新生,像瑞士名校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學生總數超過2萬大關,並且還在不斷增加,許多高校都擴建了校園。
瑞士政府的報告稱,目前瑞士人口中有40%持有大學文憑,預計到2045年大學文憑持有者將佔總人口的60%左右。但同時,瑞士的工匠卻越來越少。目前在蘇黎世大學就讀的托馬斯對記者說,“我本來很想學習製作手錶,但最後還是選擇上大學,學習信息工程。”他直言,“學徒工現在在社會上被看作是’低端工人’,讀大學已成為必備,可以掌握更多新技術,還可以出國交流”。
然而,許多企業卻不這麼看。德國多家企業主管在與記者交談中表示,他們缺的不是大學畢業生,而是學徒畢業生。一些企業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學徒畢業生,不得不讓大學畢業生代替。德國聯邦勞動局10月公佈的一份報告稱,截至去年年底,德國有近500萬員工被“大材小用”,從事的工作低於其實際職業資質水平。
瑞士伯爾尼一家鐘錶企業負責人布里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瑞士有近600家鐘錶企業,超過5.8萬名員工。但現在願意做鐘錶製造學徒工的學生越來越少,他們不得不從外籍學生中選取。鐘錶手工製造學徒要進行3到6年的培訓,學習銼、鑽、磨、削等工藝。“一名學徒工一畢業就有4000瑞士法郎(約合2.9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月收入,但瑞士具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收入普遍更高。”她說,幾十年來,年輕人一直以“當一名工匠”為豪,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身份認同感。
“’瑞士製造”德國製造’後繼無人,不能簡單分析成社會對工匠教育不重視。”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經濟學者格拉爾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以前瑞士和德國的製造業在全球領先,主要是在機械製造上。現在工業進入“4.0時代”,更需要網絡、AI技術等未來技術,職業教育也要適應需要。
格拉爾德表示,目前德國的學徒教育正在進行革,工匠未來可以獲得類似“學士學位”的資格證書,在公司裡可以享受大學畢業生同等的地位等。此外,在工匠教育中引入更多IT技術等,也能激發年輕人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