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租之痛,房東也有話要說
長租公寓最近成輿論場裡熱詞。很多年輕人面臨著幾個月的租金被套,以及被房東在寒冬裡掃地出門的尷尬。作為一個房東,我也有話說,真不是在寫作凡爾賽文學。是想讓更多的人,能通過房東的視角看這一場長租之痛。
就在11月17日下午,我接到了某長租平台管家打來的電話,對方說:我來通知您,公司從今天開始走單解流程。哐當,長租坑底又添幾人。
和平台簽訂的長租合同,如今才履行兩年。此前幾天平台管家給了三種方案:一、房租降33%,且無論市場行情如何,後兩年都按此價格支付房租;二、平台單方解約,他們賠付違約金(兩月房租),我交服務質量保障金(單月房租)和房屋裝修折舊費用(不是小數目),算下來要倒貼幾萬塊;三、和解,他們不賠違約金,我也不交那兩筆費用。三種方案一聽完,一個問題脫口而出:為什麼你們解約還要我倒貼錢?對方用四個字回答:合同寫著。
著急上火的我去找租客了解情況,被他們一句“您可來啦!”迎進了門。一聊才知,我和租客都願意把合同履行完,只有長租平台非要執行單方解約:一邊跟租客說房東要收房,請30天內盡快搬走,另一邊晾著房東,坐等走完30天的單解流程。長租平台不僅把自己和租客的矛盾轉移到房東這裡,還把本應自己承擔的市場風險強制轉嫁給房東。
用“長租平台解約”的關鍵詞搜索,網上有一大片境遇相同的房東和租客,雖然沒有像新聞裡說的那麼嚴重,但房東收不到房租,租客面臨被趕走,情況都一樣。
遙想兩年前第一次踏入被這家平台接管後的我家,密碼鎖一開,裝修明朗簡約,家電齊全,乾淨整潔,有小清新的“家”的感覺,當時還把“這房子我也想住”的想法說出了口。管家穿著鞋套在一邊笑著說,我們會好好替您管理,請您放心。
如今,裝修、家電甚至是這把密碼鎖,都成了對方索要裝修折舊費的依據。前後服務態度的差異,也令人難以接受。我家的兩戶租客,一個住了20個月一個住了14個月,都是90後北漂。“您家房子真挺好的,不想搬,捨不得搬”,房間填入他們的生活痕跡,更像家了。
據統計,目前我國在城鎮租房居住人口約為1.6億,占城鎮常住人口的21%。而以工商登記為準,全國已經註銷或吊銷的長租公寓相關企業約有170家,佔相關企業總量的15%。這個比例之下,有多少打工人在被“爆雷”的長租平台趕著奔波換房?房東的房屋以及租金被長租平台一再擠壓,又會引起什麼格局變動?
疫情的確是影響租房市場的不可抗力因素之一,我們理解,所以多次向管家表示還有協商空間,希望繼續合作。但對方態度強硬,直接用不可抗力為由“通知”我們已開始進行單解流程。坑底的房東感到困擾和擔憂,長租平台兩頭各打一棒,房東房租沒了著落,租客費勁搬家,損失最小的好像只有平台自己。用雙方損失的這些錢和精力補當時為擴大市場高收低租造成的差價,那扯出來的口子永遠填不上,只能是越來越大。
“房子是用來住的”,這是一句大實話,希望無論買房、租房都圍繞著“住”這個根本。
文/劉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