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不計息” 對貨幣政策有何影響?
今年以來,央行數字貨幣試用腳步明顯加快,日益受到各界關注。數字人民幣與第三方支付是怎樣的關係?“不計付利息”對貨幣政策有何影響?近日,在2020中國-阿聯酋創新投資大會上,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與金融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煉,萬向區塊鏈的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分別對數字貨幣發展前瞻與挑戰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是否會衝擊第三方支付?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相繼與多家互聯網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究探索數字人民幣創新應用合作。
數字貨幣與第三方支付是否存在競爭關係?是否會對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產生衝擊,引發市場廣泛探討。
論壇上,鄒傳偉認為,數字貨幣的確會對第三方支付產生一定影響。在零售支付場景下,數字人民幣和第三方支付之間會有某種相互替代關係。
“數字人民幣的份額漲起來了,就意味著支付寶和微信份額會下降。這個環節中,央行要考慮如何激勵支付寶、微信等機構參與推廣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應用還需依賴於支付寶、微信等線下場景拓展、二維碼滲透。”鄒傳偉稱,可以設想一個激勵相容設計,支付寶、微信支付如果幫助推廣了數字人民幣應用,它們存管在央行的支付備付金就可以獲得更多利息收入。
關於數字貨幣和支付寶等支付工具的關係,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曾在今年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數字貨幣和支付寶等支付工具,並非處於同一維度。微信和支付寶是金融基礎設施,是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支付工具,是錢包的內容。
穆長春說,在電子支付場景下,微信和支付寶這個錢包裡裝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數字人民幣發行後,大家仍然可以用微信、支付寶進行支付,只不過錢包裡裝的內容增加了央行貨幣。同時,騰訊、螞蟻各自的商業銀行也屬於運營機構,所以和數字人民幣並不存在競爭關係。
程煉認為,零售型數字貨幣除了作為傳統的支付工具外,還可承擔一些其他功能。例如,可根據不同使用主體設置不同份額、不同的使用期限,從而更好地實現相關政策意圖。這是數字貨幣相對傳統現金的亮點,但相對於現有的銀行支付系統與第三方支付而言,優勢並不大,因為後者實現這些功能也不存在技術上的本質困難。
對貨幣政策有何影響?
數字人民幣研發已悄然提速,它對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會帶來哪些影響?
不久前,央行副行長范一飛發布文章《關於數字人民幣M0定位的政策含義分析》。文章稱,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於M0,是法定貨幣的數字化形態,數字人民幣不計付利息,具有非營利性,追求的是社會效益和社會福利最大化。因此,人民銀行對數字人民幣執行與現金一致的免費策略。
程煉表示,數字人民幣意圖取代的現金通常不被認為是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因此它的數字化對貨幣政策影響不會很大,除非數字人民幣的推出導致了比較大的金融結構變化。
此前在深圳實施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過程中,採取了限制額度的形式:面向在深個人發放1000萬元“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總計5萬個名額,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但此次試點只利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智能合約,數字人民幣的雙離線支付的“碰一碰”功能,暫未投入使用。據悉,在“雙離線支付”模式下,交易雙方可在無網絡或地鐵、飛機、偏遠地區等信號不佳的情況下,通過兩部手機“碰一碰”直接完成線下離線交易。
程煉認為,數字人民幣將來在實施中可能仍需額度限制,以防止數字現金的兌換隨著利率波動而大幅變化,否則不僅會導致金融風險,而且對商業銀行來說也會造成很大打擊,包括迫使銀行持有更多流動性,甚至有可能導致商業銀行不得不進行高風險投資以緩解資金成本上升所導致的盈利壓力。
“離線的碰一碰功能也有風險,這意味著一旦程序被破解,有不良企圖者就可能利用離線期間進行交易欺詐。因此最好還是通過限額方式使數字人民幣保持’零錢’的地位,相應風險會小很多。”程煉稱。
鄒傳偉表示,任何國家推出央行數字貨幣,都不會把現金完全廢除掉,現金仍將流通。央行數字貨幣至少需要智能手機等門檻,現金更接近零門檻。但由於現金依然存在,通過央行數字貨幣實行負利率的必要性並不大。從目前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方案看,不付息是主流。
跨境支付標準如何定?
目前,數字人民幣主要聚焦國內應用,但不少觀點認為,包括數字人民幣在內的CBDC跨境優勢明顯,可以降低跨境支付成本。
鄒傳偉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有零售型和批髮型,在跨境支付環節,兩條路都是行得通的,但以哪種模式為主,目前沒有定論。數字人民幣跨境使用,在理論上完全成立。
“外國商家可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就能跨境交易。這種方式會對目前的跨境支付清算基礎設施、清算行機制、代理行機制構成有益補充。”鄒傳偉稱。
據悉,目前新加坡金管局和加拿大銀行、香港金管局和泰國金管局、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都用批髮型數字貨幣進行了測試。目的是改進目前的實時全額結算系統,並縮短代理行鏈條。
鄒傳偉認為,如果兩個貨幣之間跨境同步交收,涉及區塊鏈跨鏈操作。比如,數字化港幣和數字化泰銖不在同一個區塊鏈系統中,進行交互時存在跨鏈問題。但目前跨鏈技術不是很完善,還面臨技術上瓶頸。
此外,未來在跨境支付打通過程中,各國央行應如何協作也涉及標準制定的問題。
鄒傳偉表示,國際清算銀行和金融穩定理事會等都在牽頭做各種研究,將來會涉及多個層次的標準:一是技術標準,比如是否採用分佈式賬本,以及安全性、隱私保護、監管合規等方面要求;二是經濟設計方面,比如央行數字貨幣採取批髮型還是零售型,是否付息,與現有金融賬戶和電子支付體系之間的銜接,以及如何支持跨境同步交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