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在家庭成員內部傳播比想像中更快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16日報導,研究人員花了一年時間積極尋找有關新冠病毒傳播的新解釋。更好地了解家庭內部的傳播情況或許有助於在大流行期間選擇更好的控制措施。然而,很少有研究系統地描述家庭傳播的特點。相關數據隨機變化的空間很大,特別是關於兒童傳染率的數據十分有限。
報導稱,由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的卡洛斯·格里哈爾瓦領導的研究團隊對在今年4月到9月期間有家庭成員感染病毒的大約100個家庭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每個家庭的成員每天都會填寫症狀記錄表,並定期提供鼻腔和唾液樣本以供分析。
據悉,在這一調查過程中,無論指示病例(即零號病人)是成人還是兒童,都有可能在家庭內部檢測到嚴重的病毒傳播情況。在這些家庭中,四分之三的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家庭成員都是在指示病例首次感染後5天內被發現的。
研究人員指出,新冠病毒的家庭傳播很常見,而且在指示病例發病後可能迅速傳播。因此一旦出現類似症狀或檢測結果呈陽性時,應立即對所有家庭成員進行隔離。在隔離期間,所有家庭成員共處一室時都應佩戴口罩。
報導認為,很多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都是在家庭內傳播的。此項研究指出,在這個傳播過程中會迅速發生繼發感染,大約75%的患者是在指示病例發病後5天內被發現的。所有種族群體的二次感染率都很高。無論指示病例是成人還是兒童,都發生了實質性的病毒傳染。
報導稱,此前有研究對家庭傳播進行了調查,均發現二次感染率較高。還有研究,特別是在境外進行的研究發現,由於病人在家庭以外的設施中被迅速隔離,或因採取了防控措施,例如佩戴口罩等,因此二次感染率較低。
報導還稱,應當在家庭內部形成這樣的概念,即所有家庭成員都應在接受病毒檢測並獲得結果之前就開始接受隔離,因為未能在確認感染之前及時接受隔離很可能導致喪失降低二次感染率的機會。
與此同時,包括疑似患者在內的所有家庭成員在家中都應當佩戴口罩,尤其是在無法充分採取隔離措施的共用空間。
報導指出,對指示病例在家庭中的密切接觸者也應盡可能進行隔離,特別是使其遠離最易罹患重症的人群。
作為這些家庭內部措施的補充,研究人員人員認為,在社區層面減少新冠病毒傳播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在出現臨床症狀之前發現感染病例,而這需要在社區內進行頻繁和系統的檢測,並隨時提供結果,以便及早採取預防行動。
報導稱,此項研究的一個重要發現在於,在最終確診感染的家庭成員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在首次發現感染病例時報告出現症狀,而在連續7天的隨訪中,很多家庭成員依然沒有報告出現症狀。這表明新冠病毒很可能通過無症狀的二次接觸者在社區內繼續傳播,而及時對其採取隔離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研究指出,雖然最初出現症狀的家庭成員被認為是指示病例,但其他家庭成員也有可能在同一時間被感染,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時間出現症狀或一直沒有症狀。此外,雖然生活在同一家庭中可能有較高的感染風險,但病毒很可能源於家庭以外。
此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家庭內部的傳播率很高,且大人和孩子之間的傳播沒有差異性。及早採取防控措施,例如所有家庭成員在家中接受隔離、對家庭成員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所有家庭成員在共用空間佩戴口罩等,可以在家庭內部乃至社區層面降低病毒傳播率。(編譯/劉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