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斷臂自救,榮耀艱難求生
華為出售榮耀一事,已經官宣。11 月17 日早晨,多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宣稱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收購協議。根據該協議,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收購方,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
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對此,華為也在其官網發布聲明:
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為讓榮耀渠道和供應商能夠得以延續,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就在此事宣布不久,榮耀品牌的總負責人趙明,微博認證從”華為榮耀業務部總裁” 變更為“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也有消息稱,華為將有多名高層加入新榮耀公司擔任高管。
榮耀:為狙擊小米而生
榮耀品牌,誕生於2013 年12 月,最初是作為華為的附屬品牌而生;這一模式,是模仿小米而來。
當時,小米採用的互聯網手機打法可以說是顯赫一時,各大老牌手機廠商先是緩不過來氣,然後在摸清門路之後紛紛效仿,而榮耀正是華為給出的答案。
在最初發布的榮耀3C 和榮耀3X 中,無論是在產品配置,還是價格定位上,可是說是緊貼小米進行肉搏。
值得一提的是,榮耀3C 和榮耀3X 的機身外觀留有華為的標誌。不過,隨著後來榮耀成為與華為手機的並列品牌,榮耀便開始“勇敢做自己”,在華為的大體系下自立門戶。
之後,在品牌的分化與再分化中,榮耀和暢玩開始分別對標小米和紅米。
2014 年10 月,榮耀推出自己的子品牌“暢玩”,並在半個月之內相繼推出榮耀暢玩4 和榮耀暢玩4X,直指當年的雙十一狂歡節——最終,榮耀以11.23 億元銷售額位列天貓手機品類銷售額第一。
快速適應互聯網手機玩法後,榮耀迅速在手機市場上贏得一定地位,並開始站穩腳跟。
2014 年12 月16 日,榮耀公佈了自品牌成立一年來的驕人業績:以2000 萬部的銷售量獲取近30 億美元銷售額,號稱手機行業成長最快的品牌。
時任榮耀總裁的劉江峰認為,這一成績的取得包含多種因素,除了互聯網思維,還離不開華為技術優勢。
基於榮耀與華為的同門關係,榮耀手機的芯片、算法、操作系統,再到通信、材料,以及終端應用,均能夠共享華為的科技創新成果。
比如說,2014 年發布的榮耀6 和榮耀6 Plus 就已分別用上了華為海思旗下的麒麟920 和麒麟925 芯片,且此後發布的大部分榮耀手機都搭載了麒麟芯片。
在華為的扶持下,榮耀用了四年便完成了自身的使命——2017 年12 月,榮耀總裁趙明在發布會上稱,榮耀已經超越小米成為中國互聯網手機份額第一品牌。
超越小米,僅僅只是榮耀的初生使命,作為華為消費者業務體系下的兩大手機品牌之一,榮耀存在的意義,可不止於此。
剝離之前,助力華為登頂手機市場
在多年的發展迭代下,榮耀手機產品已形成四大系列,分別為V 系列、HONOR 系列、X 系列以及Play 系列。
在華為公司消費者業務體系下,榮耀和華為分頭行動,相互協作——榮耀緊盯互聯網手機領域,對標小米OV等品牌;華為則集中技術優勢主打高端,對標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
基於榮耀和華為的雙品牌合力,華為的手機銷量一路走高,手機發貨1 億台的年度時間表不斷提前——從2015 年的12 月22 日提前至2019 年的5 月30 日。
不僅如此,在榮耀品牌的助力下,華為手機也終於實現了登頂的願景。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公佈的2020 年4 月份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華為市場佔有率高達21.4%,超過三星的19.1%,成功登頂全球第一的位置;這也是華為歷史上首次超越三星。
值得說明的是,即便在受疫情影響下的2020 上半年,榮耀是唯二逆勢增長的品牌;另一個是華為。
在手機業務之外,榮耀還在下一盤更大的棋——向生態戰略方向擴展,提出了未來全場景智慧生活的構想,即“1+8+N”;與華為的“1+8+ N”戰略如出一轍。
而這一戰略,也是榮耀近年來的重要發力方向,推出了筆記本電腦、音箱、榮耀智慧屏X1、榮耀平板V6 等多款IoT 產品。
今年年初,榮耀總裁趙明在致員工的新年信中表示,繼成為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後,2020 全面開啟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前二,智慧全場景和IoT 第一品牌的衝鋒之路。
趙明說道:
2020 年是榮耀開啟智能全場景和IoT 第一品牌衝鋒的一年。手機是“1”,是一切產品和生態佈局的原點,而完善’8’這個佈局更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榮耀品牌的加成之下,華為已經在2020 年第二季度到達了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的里程碑——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榮耀品牌在華為旗下最為榮耀的時刻。
但伴隨著美國政府接二連三的打壓,尤其是在8 月中旬發布的升級版禁令,讓華為整體陷入了無芯可用的困境,不僅無法由台積電代工,就連購買高通、聯發科品牌的芯片也受到嚴重限制。
不過,華為在美國禁令之前向台積電下單了一批麒麟9000 芯片,使得華為在10 月份正式推出了搭載麒麟9000 系列的Mate40 系列手機。但由於麒麟9000 系列的限量供應,它已經無法提供給子品牌榮耀。
這時候,在華為手機業務已經出現重大危機的情況下,缺少芯片的榮耀已經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其在華為體內已經被徹底邊緣化,其業務處於難以為繼的狀態。
因此,將榮耀出售,的確是一個意料之內的選擇。
離開華為後,榮耀發展會好嗎?
而如今,伴隨著一紙聲明,榮耀正式從華為剝離,從此將開啟一段新的發展歷程。
對於華為來說,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但也許更是明智之舉,畢竟美國的打壓不會輕易停止,而且華為手機自身也出現芯片短缺的問題;而對於榮耀來說,離開華為,也許是一個重新求生的新機會。
不過,對於從華為剝離的榮耀來說,未來發展還面臨一些變數:
- 第一,之前作為華為的子品牌,榮耀與華為採用同樣的賬號、雲服務、內容服務等,同樣也享受了不少來自華為的供應鍊和技術支撐,比如說麒麟系列芯片、GPU Turbo 技術等,甚至也包括鴻蒙系統在榮耀智慧屏上首次搭載。離開華為之後,這些背後的支撐將戛然而止,榮耀不得不重新建立自己的競爭力;這在當下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 第二,脫離華為的榮耀,是否會對消費者產生如同過往的品牌吸引力——這也是一個存疑的問題。
- 第三,儘管華為已經宣稱不再佔有榮耀的任何股份,但是新榮耀公司的新股東具有深厚的國資背景;在目前嚴峻的中美關係形勢下,不知道美國會不會找藉口,繼續對新的榮耀公司進行芯片限制,這也值得關注。
當然,從華為獨立之後,榮耀也將迎來一些新機遇。
比如說,以往在華為內部,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在產品定位、供應鏈方面經常出現內部打架的情況,而為了保留華為品牌的高端屬性,榮耀手機在走向高端方面往往受到限制——但如今獨立,榮耀擺脫了這一桎梏。
正如郭明錤此前所分析,在華為體系下,榮耀目前僅被定位於中低端機型,若與華為獨立,則可發展高端機型。
郭明錤還認為,若華為出售榮耀手機業務,對榮耀品牌、供貨商與中國電子業是多贏局面;因為若榮耀自華為獨立,則採購零部件不受美國的華為禁令限制,有助榮耀手機業務與供貨商增長。同時,品牌養成極為不易,華為若出售榮耀則可保有此品牌並有助於中國電子業自主可控。
對於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來說,榮耀從華為剝離, 將有可能重新構造行業格局。
郭明錤認為,若榮耀手機業務自華為獨立,則既有手機品牌中小米受到負面影響最大。因榮耀手機ASP與小米相似,故小米的市佔份額提升將最明顯低於市場預期——同時榮耀獨立,能透過適當的營銷維持中國使用者對榮耀品牌的認同,則OPPO與vivo的市佔份額提升可能會低於市場預期。
換句話說,榮耀獨立,可能影響最大的是小米,其次是OPPO 和vivo。
從某種程度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有可能迎來新一輪洗牌——當然對於消費者來說,畢竟多了一個品牌選擇,這可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