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怎麼辦?
外媒稱,根據發表在《哺乳動物評論》雜誌上的一篇觀點文章,存在人類將新冠病毒傳播至野生動物的巨大風險。文章主要作者、比利時魯汶大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移植系研究人員索菲·格里塞爾斯對西班牙《公眾》日報記者說:“對於許多種類的哺乳動物來說,它們感染新冠病毒似乎不存在生物學障礙。事實證明,諸如雪貂、倉鼠、獼猴和其他一些哺乳動物對這種病毒的易感程度與人類一樣。”
資料圖
據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11月11日報導,當這些動物被實驗性地感染或者被已感染的飼養員無意間傳染新冠病毒後,很容易將病毒在群體中傳播開來,並且可以將病毒傳播給共同生活的其他動物。
然而,根據《柳葉刀·病原體》雜誌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還有其他一些物種例如豬、雞、家鼠和灰鼠不易感染新冠病毒。格里塞爾斯強調說:“通過實驗對這些動物接種新冠病毒後,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最後病毒死亡了。”
報導稱,因此,某種動物是否容易受到新冠病毒侵害,取決於該物種的敏感性,而這種敏感性由生物特徵決定。由於缺乏這方面的可用數據,科學家對所有物種都持謹慎態度。
西班牙專家戈塔薩爾·施密特強調說:“需要監視的群體之一是高級靈長類動物,因為預計它們具有與我們的細胞受體非常相似的細胞受體,因此可能很脆弱。”
但是格里塞爾斯表示,新世界靈長類動物儘管比雪貂與人類的關係更為密切,但其對新冠病毒的敏感性可能不如雪貂。
報導還稱,除了每個哺乳動物家族的生物特徵之外,另一個因素也起作用:人類與這些動物相遇的可能性。格里塞爾斯認為,沒有理由假設人類與野生哺乳動物密切接觸後,無法將這種病毒傳播給後者。
她說:“世界上有超過6500種哺乳動物,我們無法預測其中哪些動物對新冠病毒易感,哪些不易感。也有可能有些物種例如家鼠和狗對此病毒有抵抗力或僅是輕微易感。”
但是病毒如何從人傳播到動物呢?就像人與人之間傳染一樣。“通過緊密接觸、由液滴、氣溶膠或受污染的基質傳播”,施密特介紹說。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建議與動物也需要保持物理距離的原因。
報導指出,專家建議在與野生動物互動時遵循三個原則:用不涉及接觸的其他工具代替處理;減少研究所需的動物數量;完善處理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動物個體和群體的影響。
格里塞爾斯還建議監視與人類和野生動物接觸相對較多的動物種群,例如流浪貓和其他在城市繁衍生息的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