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重新定義“召回”
到底叫“召回”還是“免費升級”,股民們似乎不關心。繼理想ONE“召回”事件發酵24小時後,我們看到了資本市場對其首輪“投票”結果:截止北京時間4日美股收盤,理想汽車(LI)連續兩日上揚,累積漲幅13.44%,要知道,在過去5個交易日里,這隻股票已從低點17.92美元,漲至今日24.05美元,上浮近34%。
然而,創始人李想似乎並不在意股價多少,他本人在11月1日的發布會上如是說:
“我早就財務自由了,股價和我沒太大關係…股價是由企業基本面和市場決定的,基本面是銷量和收入決定,我們只能把這兩個核心做好…”
11月2日,理想汽車與另外兩家新造車公司幾乎同時公佈了10月交付成績單:
理想ONE交付量3692台創記錄;蔚來交付5055台拿下高端純電SUV銷冠,按40w均價估計,相當於20億元人民幣收入;小鵬連續兩月三千台以上,成績同樣不俗···
這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交付量方面,理想至少在同級別競品中達到了中間位置,在產能恢復後實現了連續4個月的正增長,這也是做多者期待看到的數據。
11月2日下午,國務院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再次強調我國新能源市場的頂層位置,要求新能源車佔2025年新車銷量20%。
一切跡象表明,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積極向好,以至於,儘管美國大選為這三家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帶來眾多不確定性,股民們仍為自己的預期收益買了單。
然而,作為增程式新能源的代表,理想汽車正在陷入一場輿論危機。
9月,一位東莞ONE車主在以50邁速度行駛時,不慎將左前輪轂撞到路基花壇,導致車斷軸趴窩。據統計,類似由撞擊引起斷軸的案件高達10起,遠高於同級別SUV。
理想銷售服務副總裁劉傑表示:
“所謂斷軸,即車輛前懸掛下擺臂球銷脫出:10次脫出,6次被報導,4次未被報導。”
在11月1日理想OTA 2.0發布會,相關負責人承認了問題球銷設計失誤。
但自2020年初發生第一起脫出事故後,理想內部對於整個召回決策的過程跌宕起伏,並不順利,整整耗時近半年。
具體而言,截止10月31日,97起碰撞,10起脫出事件,脫出率高於10%。
圖,理想ONE底盤
第一起脫出發生後,理想研發團隊便意識到問題所在,於是開始重新設計。直到2020年6月2日,理想調整了生產方案,但沒有第一時間給老車主升級。劉傑對此給出的解釋是:
“因為6月2日前10469台只有2起脫出,樣本太少。”
直到內部發現,從6月到10月這批“新”車採用新型(圓型)球銷後,脫出率不降反升,由原先的2起激增到10起。於是,理想高層才對用戶坦白誤判。
圖注:6月2日調整生產,採用新設計反而增加了脫出率
“6月2日到10月末這段時間生產的ONE將會優先處理···我們承認6月2日發生了誤判···我們計劃將35kN脫出力優化到50kN的,把10%的脫出率降到3%,這已經是同級別車型里中上的水平。”
劉傑表示,球銷和底盤後護板兩項硬件更換將在2021年Q1結束前完成。
面對一位現場記者的質疑:免費升級不就是召回麼?
李想同學出來辯解:
“不是召回——影響正常行駛的才叫召回,懸架球頭在發生碰撞後才脫出,所以不叫召回。”
此話一出口,身高1米85的李想瞬間像極了魯迅筆下的孔某人。媒體們陷入了長達10秒的沉默,心裡盤算著發布會後如何為這家由同行創辦的汽車廠商寫圓場稿。
在現場,沒人願意再難為李想,隨後提問的記者調轉了矛頭,問了些無關緊要的話題。畢竟,或多或少李想還是大家的偶像——高中肄業,財務自由,以及被捧為一家“未來千億市值”公司的廠長。
正如前面所說,理想此次召回的根本,前側面撞擊事故後“斷軸“帶來的,很多車型相同位置撞擊後仍可以開到維修站,但理想ONE有可能直接趴窩,只能求助於拖車。
官方在微博上回應甚至可以被稱為“毫無力度“,甚至讀出了“車沒問題,干我毛事“的味道,這讓許多潛在買家心裡犯了嘀咕。現有買家一面吐槽自媒體們誇大其詞,一方面希望儘早更換就好。用戶普遍對李想有極高信任,關於”召回“的討論無存惡意。
儘管如此,一位理想車主告訴TechWeb,聽到“召回”消息多少會有點“腦仁疼”。
“不說還好,之前覺得那些自媒體多少誇張了些,車本身開起來也沒異響,不覺得有問題···直到李想他承認有缺陷,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因為經常開長途玩,路上能遇到的直營店又少,總覺得有塊疙瘩,擱硬…這應該不算硬件升級,這就是召回···現在只希望提前通知我去更換。”
至於更換什麼,大家也不知道,理想官方尚未做出技術細節上的解釋。
筆者諮詢了身邊的一位底盤設計從業者,面對理想官方的用詞同樣一頭霧水,甚至懷疑所謂更換,也很可能是對球頭約束力的調節,整體更換球頭,需要拆解整條下擺臂,若對1萬多台進行優化,顯然工程量巨大,而且無望在11月30日前完成。
最後,無論爭議如何,正如在理想社區中一位車主說到,“比不召回,硬撐著好多了。”
文| 胥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