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發現抗炎飲食可降低患心髒病和中風風險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飲食中含有較多已知會導致慢性炎症的食物,會增加一個人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研究表明,某些促炎食物可能會產生放大心髒病發展的協同效應。
大量的研究已經有效地確立了不良飲食與疾病之間的關係,然而,很少有研究關注特定飲食成分的累積影響。這項發表在《美國心髒病學院學報》上的新研究特別關注某些食物的促炎或抗炎潛力。
新研究首先通過使用經驗性膳食炎症模式(EDIP)得分,根據單個食物增加或降低三種炎症生物標誌物循環水平的能力,計算出單個食物的炎症潛力。然後,研究人員整理了三項大規模縱向健康研究的歷史數據,涵蓋了20多萬名受試者,所有受試者都被跟踪了幾十年。
“使用經驗開發的、基於食物的飲食指數來評估與飲食攝入相關的炎症水平,我們發現,具有較高炎症潛力的飲食模式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增加有關,”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李軍解釋說。“我們的研究是第一批將基於食物的飲食炎症指數與心血管疾病的長期風險聯繫起來的研究之一。”
與那些食用抗炎食物的受試者相比,那些食用促炎飲食的受試者發生中風的風險增加了28%,發生心髒病的風險增加了46%。在調整了其他因素,如體重、可遺傳風險、運動頻率和多種維生素攝入量後,這些增加的疾病發生率可見一斑。
該研究集中在18個食物組以前被確定為最有預測性的影響炎症生物標誌物。這些食物組包括促炎和抗炎食物,其中促炎食物包括加工和紅肉、精製糖和穀物、油炸食品和含糖汽水。同時,抗炎食物的抗氧化劑含量較高,包括全穀物、茶、咖啡、綠葉蔬菜和黃色蔬菜等。
該研究指出,“促炎食物之間可能存在協同效應,因為高度促炎飲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增強有關。”
與哈佛研究無關的西班牙三人組研究人員的一篇附帶社論表明,這種構建健康飲食模式的精細方法可能對根據患者的個人需求個性化飲食行為非常重要。慢性炎症是許多疾病發展的關鍵因素,了解某些食物對炎症的影響方式應該從根本上支撐熱性飲食模式的構建。
“這些保護作用也可以用於慢性炎症起相關作用的其他高發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抑鬱症、認知能力下降和阿爾茨海默病,”三人組在社論中寫道。“在選擇飲食中的食物時,我們應該小心它們的促炎和抗炎潛力!”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美國心髒病學院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