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情緒崩潰“困在系統”還是“困在場景”
前幾天,福建泉州一位外賣小哥取餐時,因等待時間較長,難以完成配送,情緒崩潰,打砸餐廳吧台上的東西,繼而遭到店內工作人員毆打。所幸,雙方並無大礙,在當地警察介入處理後達成和解。今天,我們就從這裡聊開去。
外賣小哥情緒激動,打砸東西,不對;商家工作人員出手打人,也不對。該事件中,一邊是“崩潰的外賣小哥”,一邊是“憤怒的商家”,雖說都是維護自身利益,各自卻做出了“過激反應”,既堵心又“雙輸”。更具體的是非曲直,更清晰的前因後果,只有當事人清楚,也很難輕易得出結論。但是,人們之所以關注此事及其背後的“暴情緒”,恰是因為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外賣小哥,一頭連著商家,一頭連著用戶,背後站著平台,是數字經濟生活化場景中的關鍵連接點。這個關係網中,無論誰的利益、誰的權益,都會拉扯到外賣小哥。這不僅僅是“困在系統”裡的稀缺而緊張的時間,更是“困在場景”中的日積月累的情感。從這個意義上說,時間緊張而引致的一系列行為,如逆行違反交規、遲到配送而著急哭泣、焦急等待而不惜動手等等,是生活工作運轉節奏的折射。畢竟,每一秒鐘都是繃緊的弦!
正因如此,平台從系統設計、規則制定上會考慮用準時快捷以換取用戶好評,商家只管訂單數量多少而不管成品速度快慢,用戶也常常會因飢腸轆轆而盯著配送時間、配送位置。這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可匯聚到外賣小哥這一個點上,就容易形成壓力擠壓、情緒積壓,諸般不順時任誰都難免崩潰。如此場景、這般難題,單方面歸因、歸錯都有失偏頗,我們不妨多個維度來看待,或許能讓他們離“崩潰”的邊緣遠一些。
第一個維度,體諒——無論多麼弱小,都需要關懷的體諒。其實,每當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的新聞出現,特別是那些摔傷的畫面、焦急的眼淚、飛奔的身影,都會讓人心頭一酸。人們也會感慨“太難了”,而要真正做到體諒卻還差幾分。仔細想想,很少有平白無故的延誤、莫名其妙的大哭、無緣無故的遲到。倘若我們不把等餐、吃飯以分秒計,外賣小哥努力工作、我們認真生活的樣子同樣美好。每個勞動者都需要尊重,每個不經意的“失誤”也都有諒解的空間、關懷的價值,只要我們願意等一等、聽一聽。
第二個維度,優化——無論多會精算,系統優化不能停步。如果體諒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那麼平台系統也應在智能優化中多一些“情分”。此事中,外賣小哥已在店內取了兩份餐,平台又強制加派了單子,就在繼續等待中致使全部訂單逼近超時。可見,平台的“超算大腦”再聰明,精算出的派單方案,只是系統內的理想場景,並非複雜的現實場景。只注重配送環節,而忽視人的處境、產品製作環節,也容易與目標背道而馳。每一個訂單都需要大數據支持、精算輔助,更需要直面爭議案例背後的問題,系統只有不斷優化才能更加給力。外賣平台表示要與商家溝通如何優化出餐流程,可謂邁出了有益一步。
第三個維度,節奏——時代車輪快速運轉,帶來了更多生活、發展的機會,點餐的便利、外賣小哥新職業等都是時代產物。然而,人們開始習慣“與時間賽跑”時,更要思考如何“與時間賽跑”,可以是尊重規則的競爭、尊重彼此的競合,也可以是駐足停留的等待、敞開心扉的訴說。記得疫情期間,一位外賣小哥在蛋糕店取完餐後,發現備註寫著,“這份小蛋糕是送給外賣小哥的,生活不易,注意身體哦”。一塊蛋糕溫暖人心,吃著愛心蛋糕流下的眼淚,比著急忙慌送餐的眼淚要幸福得多。時代有時代的大潮流、大節奏,我們也要有自己的小浪潮、小節奏,跟著時代奔跑,別掉了自有節拍。
今年的“雙11”提前而至。人們有了更多時間“買買買”,快遞小哥也在快馬加鞭。或許這次,我們不必與時間賽跑,少些催單,多些等待,後面就有更大期待。
這正是:
外賣小哥送餐慌,著急上火把“禍”闖。
多份體諒又何妨,系統優化在路上。
時代節奏快與忙,美好生活別打烊。
(文| 梁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