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生病”的吸血蝙蝠會與同伴“保持社交距離”
據外媒報導,在COVID-19大流行出現之前,蝙蝠長期以來就“名聲不佳”。這些生活在群居地的高流動性生物是眾所周知的病毒庫,包括冠狀病毒,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些病毒可以蔓延到人類身上。但這些無辜的動物卻被不公平地對待。它們是重要的傳粉者和害蟲控制者。而一項新研究顯示,當蝙蝠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它們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自己的保持社交距離行為形式,類似於我們不得不採取的減緩COVID-19傳播的措施。
這項研究讓科學家們在伯利茲拉馬奈的一個聚落中標記了一群野生蝙蝠,並在幾天內每隔幾秒鐘追踪它們的社交遭遇。當他們給蝙蝠注射了一種觸發其免疫系統的物質時,這些“生病”的蝙蝠明顯改變了它們的行為,變得不那麼社交。
“在野外,(我們觀察到)吸血鬼蝙蝠–它們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當它們生病或與生病的群友生活在一起時,它們會保持距離,”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蝙蝠研究人員Simon Ripperger說。“而且可以預期,它們會因此減少疾病的傳播。”
這組研究人員之前的工作曾表明,在圈養環境中,生病的蝙蝠會睡得更多,活動更少,與同伴相互梳毛的時間更少,發出的社交叫聲也更少(通常會吸引它們的配偶)。研究人員稱這種行為為“生病行為”。
“我們真的想看看這些行為變化是否也發生生活在自然的社會和物理環境中的蝙蝠,”Ripperger告訴ScienceAlert。
如果研究人員想預測疾病行為如何減少這些動物的疾病傳播,收集蝙蝠之間的社會互動數據也會很有用,就像保持社交距離在人類中的作用一樣。
因此,研究人員分析了短暫捕獲的一組31只普通吸血蝙蝠(Desmodus rotundus)的數據,這些蝙蝠原產於拉丁美洲,來自一個棲息在空心樹內的殖民地。隨機挑選的16隻雌性蝙蝠被注射了一種物質來激活它們的免疫系統,這讓它們在幾個小時內感到不適,但並沒有引起任何真正的疾病。另外15只蝙蝠則被注射了一針鹹水作為安慰劑。
在將“生病”和健康的蝙蝠送回它們的棲息地之前,研究人員還在它們的身上粘上了微小的傳感器,每個傳感器的重量不到一便士。
“這些傳感器讓我們有機會自動跟踪整個社會群體的行為,而不是每次聚焦樣本個體,通常在實驗室環境中做的事情,”Ripperger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由Ripperger和他的同事設計的定制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每2秒廣播一個信號,“喚醒”5到10米內任何鄰近的傳感器(連接到蝙蝠)。
在蝙蝠被捕獲並釋放後的三天內,每次發生這種情況,傳感器都會記錄一次遭遇。從配對信號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科學家們可以判斷兩隻蝙蝠何時彼此親密接觸,以及接觸時間有多長。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Gerald Carter 說:“我們重點研究了病態蝙蝠行為的三個衡量標準:它們遇到了多少其他蝙蝠,它們與其他蝙蝠相處的總時間有多長,以及它們與整個社會網絡的聯繫有多緊密。”
網絡分析顯示,“生病”的蝙蝠與健康的、社會性的棲息地夥伴的社會聯繫確實較少。在治療後的前6小時窗口中,一隻“生病”的蝙蝠比對照蝙蝠平均少了4次相遇,“生病”的蝙蝠與每個夥伴互動的時間更少(少了25分鐘)。
正如預期的那樣,48小時後,一旦治療效果消失,“生病”的蝙蝠感覺好了,它們大多恢復了正常的社交行為。“令人驚訝的是,效果如此清晰可見,”Ripperger告訴ScienceAlert。“即使沒有復雜的統計分析,你也僅僅從查看社交網絡中直接看到了發生了什麼。”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研究人員沒有用真正的病毒或細菌感染吸血蝙蝠,他們沒有測量實際疾病在蝙蝠群中的傳播情況,這可能會以其他方式影響蝙蝠行為。
“重要的是要記住,行為的變化也取決於病原體,”Carter 說。“一些真實的疾病可能會使互動變得更有可能,而不是更少,或者它們可能會導致生病的蝙蝠被避免。”該研究也只考察了單一巢穴內的一小批蝙蝠。
該研究發表在《行為生態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