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操作系統掌門人首聚對話:Windows和安卓已不適合物聯網場景
“軟件產業存在短板,特別是一些大型基礎軟件,我們還受制於人。”近日在由中國專業IT開發者社區CSDN等主辦的“長沙·中國1024程序員節”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軟件定義硬件,軟件定義製造。軟件定義的時代,中國如何改變“缺芯少魂”的現狀?又該如何迎接新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在此次活動上,華為鴻蒙、麒麟、阿里雲OS等我國IT史上操作系統領域九大操作系統掌門人也首次齊聚,就國內操作系統的發展現狀、系統軟件的生態建設、未來的機遇等進行了對話解讀。
20年增長百倍仍存短板和卡脖子
軟件包括操作系統、工業軟件、數據庫等,其為各類應用提供了更為底層的支撐。伴隨著中國網信行業不斷迭代升級發展,軟件產業也保持著高速發展。
據倪光南透露,2000年中國軟件規模大約是560億人民幣,而去年工信部統計的數據則達到7萬多億,二十年增長100多倍。CSDN 創始人蔣濤還預計,未來十年,中國軟件產業還能翻上十倍、一百倍,需要開發者的積極參與和構建開發者生態。
為什麼中國軟件產業保持快速增長?倪光南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第一是人才。人才是軟件發展的第一資源,把第一資源調動起來,產業發展潛能毫無疑問會更快。第二是中國的市場,現在國家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的發展格局,如果把軟件市場用好,中國軟件產業還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第三是政府的作用,國家這些年不斷鼓勵軟件產業增長,國家政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不過,對於中國軟件產業來說,一路走來也並不容易,比如在操作系統方面,中國到現在為止依然缺乏足夠的話語權。計算機出現初期產生了IBM,個人計算機的時代成就了微軟,而移動時代成就了蘋果和安卓,在這個過程中操作系統的種類、內涵和外延也一直在變化,而中國雖然從80年代就開始摸索走出操作系統的路,但目前操作系統依然由Windows、安卓和蘋果所壟斷。
麒麟操作系統常務副總師、教育部國產基礎軟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吳慶波表示,中國前期操作系統雖然有基礎,但問題是選擇純科研方式來做,實際上它是一個廣大的產業化,而且應該是個巨大生態。“操作系統雖然是個軟件,但是個特殊軟件,需要承接硬件,同時連接應用軟件,如果硬件不好,操作系統再完美,用戶體驗也不會好。”吳慶波說。
多位操作系統掌門人均提到了人才的問題。阿里雲研究員、基礎軟件部操作系統團隊負責人馬濤就直言不諱,跟國外的操作系統公司相比,中國在人才方面有差距。據吳慶波介紹,在八九十年代國內操作系統人才太少,可能上千都沒有。翼輝信息董事長、SylixOS 嵌入式操作系統創始人韓輝則稱,高端人才特別是系統程序員和架構師,現在依然非常缺乏。
倪光南也提到,雖然中國軟件產業發展迅速,但依然面臨卡脖子的問題。典型的如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華為手機搭載的安卓系統或面臨斷供風險,這也迫使華為將作為備胎的鴻蒙系統推到台前。近日在2020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還正式發布Harmony OS 2.0版本,並宣布將於年底首先對國內開發者發布針對智能手機的HarmonyOS beta版本,預計明年可實現商用。
“從華為事件以來,我們已經發現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如硬件領域的芯片以及一些大型基礎軟件面臨斷供停用的風險。”倪光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如操作系統與工業領域常用的CAD 、CAE等軟件,都還在使用西方提供的,這也要求我們迅速把短板補齊,不至於在這些方面受制於人。
投入更多資源物聯網時代新機遇
面對中國軟件行業短板,該怎麼解決?倪光南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就是要有支持開源的軟件政策。
“開源軟件沒人投,沒有成熟模式,沒創造很好的回報體系,軟件基金不會投開源軟件,所以要支持開源軟件基金,鼓勵把基金投到軟件上面去。”倪光南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融資方式,這樣才能保持軟件產業以更快的速度發展,也許會超過前20年的速度。
第二就是影響中國軟件發展的因素要破除。倪光南認為,軟件硬件都很重要,但我們在投資各方面都在硬件,不在軟件。“因為軟件屬於無形資產,很難評估,一旦投資失敗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大家都不願意投軟件。”因此軟件的資產化必須成為製度,這樣才能鼓勵把更多資源投到軟件上去,如果再以更大的投入,一定能把中國軟件業提到更高水平。
但對於中國軟件產業來說,想要實現突破發展需要做的還有很多。蔣濤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開源是科技創新的動力,而未來10年將是中國開源軟件的黃金十年,我們有機會建設以開源為主形成一套自主可控的基礎技術體系。
不過,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認為,開源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選擇的問題。吳慶波也認為,開源和閉源是個形式問題,從商業模式來說,有成功的開源企業也有閉源企業,兩者長期共存,不存在誰打敗誰的問題。
操作系統最核心的就是為應用而生,為生態而生,而對於國產軟件產業來說,生態建設也亟需加強。在過去的數十年,微軟和Intel打造的wintel聯盟壟斷PC市場,導致中國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始終面臨被動局面。
吳慶波表示,不管是開源還是閉源的操作系統都可以建立生態,而建立生態的關鍵是需要引爆點,即市場佔有率或者市場規模。王成錄還提到,一定要解決生態參與者的動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談開源,閉源,做多少量都沒有意義。
“做生態一定要給每個參與者帶來價值,同時一定要有商業收益,才能持續不斷的投入。”王成錄表示,生態裡面有貢獻軟件的,有貢獻硬件的,有貢獻應用的,因此生態平衡也非常重要。
雖然操作系統依然被國外壟斷,但國產操作系統也面臨新的機遇。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下,傳統的通用操作系統對新場景下的新特徵及需求滿足困難,國內一批基於Linux主要架構的國產操作系統也因此崛起,物聯網時代也呼籲更多的新的操作系統誕生。
韓輝在對話中表示,操作系統的範圍一直在變化,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的誕生,不是替換了以前的操作系統,而是解決了新的產業需求。他判斷,未來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將誕生很多碎片化的市場,操作系統會越來越多。
RT-Thread創始人兼CEO熊譜翔表示,物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屬於新的領域,這也意味著新的機遇。他認為,操作系統是基礎性的平台,但不應該固化它,而碎片化是物聯網非常顯著的特點,對於碎片化的場景,或者說不同的應用場景,Windows和安卓是不合適的,需要定制化程度非常高的操作系統。
華為鯤鵬計算領域副總裁、openEuler 負責人江大勇也提到,操作系統應面向未來場景去做更多創新項目與創新社區,新場景下應創造更多機會去打磨系統軟件。
作為國產操作系統,開源領域的新秀,華為Harmony OS的發展和未來一直備受關注,這也成為此次對話中討論的話題。王成錄表示,鴻蒙不是現在的手機操作系統,不是安卓的拷貝,也不是IOS的拷貝,而是萬物互聯的世界操作系統。
他認為,做操作系統必須要跟產業轉型機會配合上,一定要找到某個大的行業轉型發展的機會。“所有設備智能互聯,真正IOT的時候,就會出現比基於手機的生態可能是數量級的產業空間,各行各業都因此獲得改造升級。”他表示,對Harmony OS之所以有信心是因為它正好匹配了移動數字轉型的機會,後兩年非常關鍵,如果能夠匹配上,未來移動產業20年的機會都將掌握在中國手裡。
吳慶波還提到雲計算對操作系統帶來的機會。他認為,在新的雲計算下面,有機會做出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統,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最近很火的雲原生浪潮也可能會讓操作系統煥發出新的生命。
他表示,在雲原生這個場景下,雲計算廠商和研發人員有非常大的機會去做全棧優化協同的新的操作系統,跟傳統的操作系統相比,它能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用戶體驗,所有的運行包括操作系統、硬件等都是用戶感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