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使失明小鼠恢復部分視力
在某些形式的失明中,眼睛的某些部分仍然可以工作,但對光敏感的細胞受損會破壞視力。現在,一家名為Nanoscope的公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繞過受損細胞,使完全失明的小鼠恢復一定程度的視力。
光感受器是視網膜中的視錐和視桿細胞,這些細胞是實現視覺的鏈條中的第一步。當光感受器被光激活時,它們會向其他視網膜神經元發出化學信號,包括所謂的雙極細胞,這些細胞再將信號發送到視神經和大腦進行處理。
不幸的是,這些光感受器在許多眼疾中都會受損,例如與年齡有關的黃斑變性和視網膜色素變性。即使電路的其他部分仍然是功能性的,這也會損害視力。因此,對於新研究,研究人員試圖繞過光感受器細胞,直接激活雙極細胞。為此,他們瞄準了一種名為MCO1的基因,該基因在感光細胞和雙極細胞中表達稱為opsins的信號蛋白。
“我們的策略之美在於其簡單性,”該研究的通訊作者Samarendra Mohanty說。“雙極細胞位於光感受器的下游,因此當MCO1 opsin基因被添加到具有無功能光感受器的視網膜中的雙極細胞中時,光敏感性就會恢復。”
新的治療方法是將腺相關病毒(AAV2)中攜帶的MCO1卵磷脂一次性注射到眼睛中。該團隊在視網膜退化的小鼠身上測試了該技術,這導致它們完全沒有光感。經過治療的小鼠似乎恢復了對光的敏感性和視網膜功能,因為它們在導航迷宮和對運動變化做出反應等視覺測試中表現得明顯更快。
雙極細胞中MCO1的水平在註射後的六個月內似乎一直保持在高位,重要的是,其他細胞的蛋白表達並不比平時高,這表明該療法沒有脫靶效應。血液和組織測試表明也沒有炎症的跡象。
雖然結果很有希望,但該團隊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恢復的視力與正常視力相比如何–雖然這聽起來肯定比失明有所改善。為了了解它的效果如何,Nanoscope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在美國開始人體臨床試驗,在嚴重的視網膜疾病患者中進行。
“在人身上進行的臨床研究將幫助我們了解通過雙極細胞的信號傳導是如何影響視覺質量的;例如,經過良好治療的眼睛如何挑選出快速移動的物體,”該研究的主要作者Subrata Batabyal說。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基因治療》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