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於知道恐龍的屁眼長什麼樣了
據國外媒體報導,恐龍是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地球霸主,它們外觀特徵仍是未解謎團,恐龍的屁眼長什麼樣?這是一個令人好奇的問題,目前古生物學家基於最新恐龍化石獲得了答案。
鸚鵡龍化石尾部下方是屁眼位置,化石記錄表明該屁眼呈現為一個“黑斑狀卵形區域”,用肉眼看,這個斑塊就像是尾巴底部和髖骨之間皺褶的深色條紋,與周圍的皮膚顯著不同。
美國鹽湖城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萊利·布萊克稱,在我從事古生物學記者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想知道:恐龍的屁眼長什麼樣?當我撰寫關於恐龍生物學的《我心愛的雷龍》一書時,在關於繁殖的一個章節中探索分析了侏羅紀時期恐龍的生活真相。迄今尚未發現一個保存完好的恐龍屁眼結構,一些恐龍模型和雕像也經常會出現關於恐龍屁眼位置的爭議,某些錯誤的屁眼位置會導致恐龍便秘。
目前,布萊克終於有了更清晰的觀點,這與10月初一篇關於描述鸚鵡龍化石的研究報告密切相關,鸚鵡龍是一種角形恐龍,它們生活在1億多年前的中國東北地區,是一種奇特的小型恐龍。雖然這些體型與拉布拉多獵犬大小相近的恐龍和三角龍同屬恐龍家族的一個分支,但它們是兩條腿直立行走,長著像鸚鵡一樣的喙,面頰兩側各長一個各外突起的角,尾部長著羽毛狀的鬃毛。現在最新研究表明,鸚鵡龍還長著像鱷魚一樣的屁眼。
化石記錄表明恐龍屁眼呈現為一個“黑斑狀卵形區域”。
在恐龍化石上根本看不到柔軟多肉的組織,我們對鸚鵡龍的認知與大多數恐龍是一樣的,基本上都是從骨骼化石上進行分析。與皮膚和器官相比,堅硬的骨骼部分更有可能在數億年的石化過程中保存下來,石化過程包括掩埋和至少替換部分原始組織。大多數情況下,恐龍死亡之後身體軟組織都會腐爛分解,但古生物學家偶爾會發現“恐龍木乃伊”,這些屍體上會殘存部分軟組織,或者石化的原始肉塊,迄今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製作出結構完整的恐龍。有時,當恐龍被迅速掩埋在灰燼中時,會保存石化的原始肉塊,而多數恐龍屍體則是暴露在野外,直到肉體腐爛分解。
倖存的是,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幾塊保存較好的鸚鵡龍石化軟組織,至於它們如何保存下來仍是一個謎團。這些標本中的化石非常精緻,以至於我們甚至可以知道鸚鵡龍當時的顏色,背部是棕色,腹部是淺黃色,中國東北部發現的鸚鵡龍化石保留著最詳細的恐龍特徵結構,甚至還有一小塊皮膚組織和鱗片,以及尾部裝飾性鬃毛。最引人關注的是臀部和尾部底部之間的一塊組織,也就是它的屁眼。
關於屁眼的真實描述出現在一篇未經同行評審的論文中,古生物學家在論文中指出,鸚鵡龍化石尾部下方是屁眼位置,化石記錄表明該屁眼呈現為一個“黑斑狀卵形區域”,用肉眼看,這個斑塊就像是尾巴底部和髖骨之間皺褶的深色條紋,與周圍的皮膚顯著不同。
該研究報告指出,鸚鵡龍屁眼位置的皺褶深色條紋是一種叫做泄殖腔的結構,這與現今的哺乳動物泄殖系統不一樣,雖然我們都知道一個老笑話:“污水系統旁的遊樂場”,這是關於性器官和排泄孔位置的描述,但與有泄殖腔的動物相比,我們沒有什麼可抱怨的。這個泄殖孔被老笑話中的“污水系統”,但對於鸚鵡龍而言,是生殖、泌尿和排泄糞便的唯一器官。
古生物學的終極目標是想像遠古生物在全盛時期的特徵。
就其自身而言,證明非鳥類恐龍有泄殖腔的證據並不令人驚奇,雖然未來研究報告會對化石做出不同的解釋,但是屁眼的位置、顏色和褶皺紋理似乎都符合專家們長期以來對恐龍臀部結構的預期,畢竟恐龍的後代——鳥類,也長有泄殖腔。鳥類的泄殖腔是圓形或者方形,通常被羽毛包裹著,除非你能看到鴕鳥排泄糞便,鱷魚和短吻鱷也是恐龍的現代近親,它們的泄殖腔則是水平方向的狹縫。依據一種叫做“現存種係發生分組”的邏輯形式,事實上鳥類和鱷魚的泄殖腔暗示表明該特徵源自它們的共同祖先——一種叫做祖龍的遠古生物,很可能類似於像灰狗一樣的滅絕鱷魚物種。因此恐龍的屁眼,正如我們長期所猜測的,應該看起來像鳥類屁眼或者鱷魚的屁眼。
有依據的猜測很好,但具有確鑿的證據更有說服力。古生物學家獲得恐龍屁眼化石可以用於研究分析,就像你童年時期終於獲得生日當天想要的小馬玩具,而古生物學家的終極目標是希望了解遠古生物在全盛時期的具體特徵。這涉及到我們對現代動物的認知分析,並且掌握滅絕恐龍和它們的現代近親之間的對比信息,從而產生某種恐龍可能的外觀模樣產生具體的推測性判斷,同時,將這些推測性判斷與挖掘發現的恐龍考古證據進行對比驗證。
目前中國東北部最新發現的鸚鵡龍化石告訴我們,不僅恐龍長有泄殖腔的說法可能是正確的,而且這種恐龍的泄殖腔與鱷魚的泄殖腔特別相似。雖然恐龍化石中並未保存下來泄殖腔旁的生殖器官,但古生物學家可以想像一下,在恐龍交配的過程中雄性生殖器官從屁眼附近延伸出來,基於鸚鵡龍化石證據,古生物學家猜測恐龍長著類似恐龍的生殖器官。雌鱷魚的陰蒂大而明顯,以至於這個粉紅色、錐狀器官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雄性鱷魚的陰莖。
尋找恐龍生殖器官證據填補恐龍謎團具有很大益處,目前古生物學家仍不清楚恐龍是如何實現交配的,由於恐龍尾部龐大結實,這對完成交配帶來一些困難,它們是否需要扭曲身體擺出一定的姿勢,才能調整好臀部位置順利交配?還是雄性恐龍擁有特殊生理結構彌補交配時產生的“差距”?同樣地,更多地掌握恐龍“生理管”謎團,就能更深入分析恐龍殘留的各種碎片化石,此前古生物學家曾報導發現恐龍尿石化石、以及大量的恐龍糞便化石,此外還發現一個充滿骨骼的塊狀化石,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霸王龍的化石,它似乎在恐龍消化系統中移動得很快。掌握可供研究的石化排泄器官,將有助於解釋恐龍食物從口腔快速到達泄殖腔的過程是否正常,或者驗證該霸王龍是否存在腹瀉。這樣的研究非常有趣,即使是一點點關於泄殖腔的信息,也能幫助專家更好地解釋遠古滅絕生物的生理機能。
每年,古生物學家都會獲得一些獨特的考古發現,提供更多關於恐龍生活的信息,即使是我們熟悉的物種也會讓我們感到驚訝,例如:埃德蒙頓龍頭部的“無簷小便帽” 、霸王龍身體出現寄生蟲感染現象、鸚鵡龍軟組織化石揭露屁眼的真實結構等,但這與我們完全了解恐龍仍有很大的差距。(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