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雲養牛”騙局毀了“雲養殖”經濟未來
你以為是“人在家中坐,隔空雲養牛”?可沒准你只是養了個寂寞——養牛不見牛,投資付東流。據澎湃新聞報導,疫情期間,網上出現了多個名稱中帶有“牧業”的APP,打著“互聯網+畜牧業”的名號,讓用戶在APP中在線領養回報率不同的“牛”獲取收益。
▲某“雲養牛”APP的認領界面。
路數就是:你在線上買頭牛,線下牧場幫你養,飼養期滿就分紅,收益直接來共享。再看那收益率,無異於跟人發出邀約:雲養牛嗎?收益率3650%,能跑贏牛市的那種。
“手機在家云養牛,足不出戶能賺錢”,乍看到這塊天上掉下的餡餅,你是不也基於多年“臨(防)床(騙)經驗”微微一笑:想蒙我?以為我識別不出這是套路界的“互助盤”?
可人家“雲養牛”類APP儼然看穿了你的心思,拍了拍你,並向你發來一張“防偽碼”——這些APP背後似乎都是正規牧業公司(一查都是大型國企),APP上“聯繫我們”板塊放的全是正規牧業公司的地址、電話、郵箱等:認領界面也標著“×××(國內最大保險企業)承保”字樣;認養廣告出現在公交牌等場合。如果你還不信,互聯網大廠的“手機種樹”“跑步雞”玩法了解一下?
▲所謂“雲養牛”的廣告出現在了公交站牌上。
“國”字號+名企背書+大廠入局,幾張牌一打,弦外之音再明顯不過:“躺賺”的機會來了,你還在猶豫什麼?到頭來,看著這“互聯網+畜牧業”、“電商+智慧牧場”的“船新版本”,看著那些“正規”標記,很多人擔心“’財務自由’的機會拋棄我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一聲”,立馬點下“認領”鍵。
可騙局就是騙局,時間久了,總會原形暴露。在抽大獎、拉下線外,“雲養牛”類APP會來一出“補稅大戲”——等你初嘗甜頭、上鉤漸深後,平台會提醒你:因項目日化收益超過國家稅務法規定,被×××稅務局查到,請根據VIP等級繳稅。之後你繳或不繳,本金收益都沒法提現。
而媒體披露,事發後,多家“涉事”畜牧業公司稱,被不法分子冒用營業執照、域名等信息。目前多地受害者如今成立了多個受害者維權群,涉及無法登錄、提現的“雲養牛”類APP12個。
▲ “涉事”畜牧業公司發聲明。
“李鬼”扮李逵,玩起了“對韭當割”的遊戲;說是幫著養牛,實際上卻連頭牛都沒……這類騙局,在讓人感嘆“防不勝防”之餘,也難免將矛頭對準所謂的“雲養殖”模式和“雲養經濟”。
但問題未必在於“雲養殖”模式,而在於騙子太善於抓住風口。
互聯網時代,萬物皆可“雲”。近幾年,“雲養”概念就很火。如果說,此前大火的旅行青蛙反映了當下人們的情感需求,那如今隨著雲養從虛擬遊戲變成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的新業態——雲養管家平台為雲養動物(包括寵物)匹配實物載體,雲養本身也成了生物資產配置的途徑,雲養經濟確實有成為新風口的態勢。
眼下,許多互聯網巨頭也投身“雲養殖”領域,無論是推出“AI養豬技術”、“鵝臉識別技術”,還是用全新的窄帶蜂窩物聯網系統管理“跑步雞”,都反映了“雲養殖”作為“互聯網+實體產業”新模式的市場潛力。
看上去,“雲養牛”騙局彷彿宣告了某些“雲養殖”模式的破產。但這口鍋“雲養殖”不背,因為此類騙局本質上跟“雲養殖”無關,只是用“雲養”的新瓶裝“龐氏騙局”的舊酒而已。你在這邊“雲養牛”、騙子在那邊“養韭菜”的背後,套路還是那個套路,只不過人家借新概念進行包裝炒作。真正的“雲養殖”模式,養的是實物,不是P2P化。
▲“雲養牛”APP的“聯繫我們”板塊。
所以,“雲養殖”經濟也許還有未來,但注定不是“雲養牛”等騙局支撐起來的。
而戳穿、遏制和打擊“雲養牛”騙局,固然需要民眾多長點心——雖然騙局總在翻新,可“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了騙局這一關”,還迷信“躺賺”那套,說明防騙意識也該升級跟充值了;需要畜牧業及時“打假”,維護自身聲譽。
但更需要的,還是監管層面提升敏感度。具體而言,農業、公安、金融、市場監管等部門不妨建立常態化的協作機制,對宣稱高額回報、發布集資信息的“新型農業”主體加強排查清理,對排查出的違法線索進行有效處置,及早查封、扣押、追繳涉案資產。
不能任由“雲養牛”騙局毀了“雲養殖”經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