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把百萬噸“危害極小”的核廢水倒進太平洋真的安全嗎?
昨天,世超刷到了一條,讀完握緊拳頭的新聞。。。福島核電站事故大家應該都知道,發生於2011年3月,事故級別為最嚴重的第7級,跟切爾諾貝利事故同級。近期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將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排放入海,最快這個月敲定。
看完這條新聞,世超產生了不少困惑。
最直接的,排入海洋真的靠譜麼?會不會對人類產生危害?
真就像日本說的那樣,將核廢水排入海洋,全人類為他們買單,是他們唯一的辦法?
還有,這核廢水特麼哪來的,還源源不斷?
2019 年就儲存了大約 112 萬噸核廢水,每年以每年 5 – 8 萬噸的速度增加↓ ↓
剛好世超有個朋友是學核物理的,她還有同學在核電站工作,我找他們聊了聊,應該能幫大家進一步了解這件事。
咱們先從一切的源頭核廢水的來源說起。
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後,堆芯仍然有巨大的衰變熱,需要注水進行冷卻降溫,這也就構成了核廢水的第一個來源:冷卻水。
但大家應該都能想到,被污染了又不影響製冷,完全可以循環利用啊!
2011 年 7 月,福島核電站就搞定了核污水的循環冷卻 ▼
再加上幾年過去,核反應堆應該已經冷卻,理論上已經不需要冷卻水了,所以這些越來越多的核廢水到底是哪裡來的?
這主要是因為福島核電站臨海、地勢低,地下水不斷匯聚往堆裡流。這一泡,核廢水就變多了。
當年福島第一核電站在污染水對策裡就說,每天約有100 – 200 噸這樣的 “ 地下水 ” 會流入事故的反應堆建築物裡。
2016 年公佈的數據▼
原本他們用水罐把這些水都存了起來,但隨著越積越多,福島存不住了,準備排放入海。
有些人可能會好奇,海洋裡有那麼多水,這些核廢水對於海洋微不足道啊,稀釋掉了還有啥關係?
你想啊,濃度是變低了,但核廢料的放射性毒性的演變時間太長了啊,而且它們會被海洋生物吸收、富集,最後匯聚到食物鏈的頂端人類體內。
所以福島核電站還特地說明,他們向海洋排放是經過無害化處理過的廢水,基本沒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使用的是多核素去除裝置( ALPS ),這玩意以吸附為主工藝,說是能將氚以外的其餘 62 種核素的濃度降至排放限值以下 ~
如果真像他們說的那樣,福島核廢水經過處理後,放射性物質的含量真的很低了,那麼的確可以認為沒啥影響了。
雖然還有氚,但用整個大海來稀釋的話,其中氚的含量應該可以接受(不過稀釋是一個過程,有些地方濃度… )。
但,問題是,誰能夠確定他們處理到了什麼程度?
今年8 月份,Science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表示基於東京電力在2019 年年底提供的數據,福島核廢水中仍然含有多種放射性成分,需要進行第二次處理。
然後呢,這個月15 號福島核電站跑出來說,自己已經對福島核廢水做了二次處理,並且公佈了數據。
從報告上看,部分核素的確降低到了限值以下。
數據節選▼
但從時間跨度來看,這哥們簡直就是神奇小子。。
前面花了 4 – 5 年來處理這個核廢水,仍然被判定要需要二次處理,罐子快裝不下了的時候,1 年就突飛猛進了~
世超沒有細看這個數據,但稍微槓一下。核廢水排放入海後,影響是全人類分攤的,而且屬於不可逆的操作,對數據的檢測理應更嚴謹一些,比如由其他國家和機構參與判定。
倒不是硬槓,主要是因為東電這隱瞞事故、篡改報告的前科↓ ↓
更別提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以來,東電( 福島核電站所屬公司 )的騷操作了。
在已經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東電不願灌入海水緊急冷卻,因為灌了核反應堆就永遠廢了,而他們幻想以後還能用。。。
一號機組廠房爆炸以後,東電選擇隱瞞,最後導致事故擴大。
總之,犯錯先瞞著,出事就鞠躬。
這樣騷操作頻出的公司,換做是你,你會不會對他多一份小心?
在這樣對人類而言影響重大的、不可逆的操作面前,應該更嚴謹的檢測數據,並且向大眾公佈包括出問題了怎麼辦等一整套計劃,盡可能周詳。
畢竟福島核電站事故本身,就是危險潛伏於未知的最好體現。
希望在面對這100 多萬噸的大麻煩的時候,日本能對得起他們引以為傲的“工匠精神”“文明、嚴謹”“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精神。